孩子的未來,這個時候定一生!家長不可不知的人格發展八階段

2017-04-24 07:00

? 人氣

相信大部份的家庭,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都會日漸覺得自己的孩子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青春期,究竟是什麼讓乖巧可愛的的孩子變壞了?從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當中,可以找到問題所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艾瑞克森的理論,每個人的一生共分為八個發展階段(如備註表格所示),每個階段都有發展的目標,若在一個階段中未能順利發展,就會把不良的結果累積到下個階段,未來也將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青春期影響最深。

人類八大發展階段  青春期是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

13-19 歲的青春期,相較於其他的 7 個時期,是轉大人的關鍵期。根據艾瑞克森的分析,青春期孩子心理社會危機為「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亂」,若發展順利,就能擁有自我認同而得到歸屬感與安全感,能健康地與人互動,長大成人後也能平靜安穩地處理事情,有能力為將來做準備。

但若發展不完全,則會導致兩種極端的後果:一種是沒有自我與生活重心,所以只能盲目追隨所崇拜的人事物;另一種是憤世地否定所有族群、團體的價值觀,但又不了解自己是誰,因此造成自我角色混淆,如台灣的酸民、正義魔人就是如此。

青春期若發展不健全 恐會終生盲目追隨或是變成反社會憤青

當時日本知名樂團 X Japan 的吉他手疑似自殺死亡,樂團的名氣造就了日本演藝圈史上最高的送殯人數,但也有許多年輕的樂迷為追隨偶像,而在日本掀起一陣自殺潮。年輕的生命就因為失去自我判斷、盲從錯誤的榜樣而消逝。

跟上述盲從偶像的例子相反的,就是過度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否定任何的價值觀,這樣的心態容易導致成年後憤世嫉俗,如常見的酸民文化與正義魔人,嚴重則衍生成反社會人格障礙。如前年國小女童割喉案,凶嫌就自稱是「找不到工作,不滿社會」而隨機割喉作為發洩,將失敗原因怪罪社會。

幫助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  才能給他一輩子的快樂與自信

在台灣的社會氛圍中,教育仍偏重孩子的學業與才藝表現,許多家長為了面子或對孩子未來的過度擔憂,拼命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績、躋身第一志願,導致孩子成年後,依舊不了解自己以及人生目標為何。所以最後不是盲從他人、就是以憤青自居,到此時再回頭檢討青春期時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格發展,為時已晚。

其實根據艾瑞克森的理論,孩子的人格塑造與維持健康的親子關係對未來的發展比起學業更重要。在親子關係上令人稱羨的「好爸爸」 —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倡導「慢養」觀念:提到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園丁」的角色,允許孩子這顆種子能不疾不徐的自然生長,並因應不同階段所需的發展與特性,給予適當的細心養育,為的就是讓在每個階段中都能完全的發展,找到最好的自己,快樂、自信的過一生。

青春期的孩子固然面臨身心的巨大變化,家長也在學習使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能順利發展。(圖/卡內基提供)
青春期的孩子固然面臨身心的巨大變化,家長也在學習使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能順利發展。(圖/卡內基提供)

青春關鍵期  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對一個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固然面臨身心的巨大變化,家長也在學習使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能順利發展。小惠是個非常重視女兒成績的虎媽,不過在接觸過卡內基的慢養觀念後,開始明白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真正需要扮演的角色。過去,雖然自己的孩子在課業表現優異,但卻因為沈默寡言,而有人際關係的問題;但在課程中,經過了混齡的人際互動過程,女兒可以與不同年齡的學員侃侃而談,也建立更多的自信與自我認同。.

心理發展學家艾瑞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要完成的發展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時期為青春期。
心理發展學家艾瑞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要完成的發展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時期為青春期。

如何成為孩子這顆種子的好園丁,是父母的重要功課,雖然父母並非十項全能,但若懂得為孩子的發展找到有效的方法,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孩子能找到自我的價值,活出自我、不盲目追隨、也更有自信,相信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深的企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