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不放鹽巴、不放味精,真的比較健康嗎?一份調查指出台灣人飲食致命盲點

2017-03-24 16:02

? 人氣

許多人認為,烹調額外添加的「鹽巴」是飲食中過多的鈉的主要原因,但除了鹽巴之外,烏醋、番茄醬、豆瓣醬、醬油成堆的調味料都含有鹽份!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些食物味道你可能吃不出鹹味也含有鈉,例如白吐司、涼麵、蘇打餅乾、麵線等。舉個例子來說,成人一天鈉的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而光吃一份超商的涼麵就佔了一天建議攝取量的1/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少加一點鹽便萬無一失?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統計鹽分攝取數據顯示:77%來自包裝和餐廳的食物、12%來自天然食物、11%來自烹調或在餐桌上額外加的鹽。

現代人工作繁忙,分秒必爭,買食物又這麼方便,許多人漸漸不煮飯了,包裝食品跟餐廳的食物反而成為主要鹽份攝取的來源。

至於烹調所攝取的鹽分,只佔了11%。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19–64歲男性與女性鈉的攝取,光在加工或調理食品就超過4成。

什麼食物鹽份比較高啊?

關於食物選擇方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現超過40%是來自以下類型的食物:

麵包和麵包卷、冷盤和醃製肉類(如熟食或包裝火腿或火雞)、披薩、家禽、湯、三明治(如熱狗,漢堡和三明治潛艇堡)、奶酪/起司、麵食類、肉類菜餚(如肉醬麵包,燉牛肉)、零食類(如洋芋片,餅乾,爆米花)……

那…有人關心食物中的鹽份嗎?

在台灣,依據國民健康局100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1%的高中、高職、五專學生每次都會看包裝食品會注意標示的鈉含量。

而在101年一次的調查中有62.5%的成年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時,從不會注意標示的鈉含量。其中,19–30歲的青壯年族群從不看鈉含量標示的比例更高達72.7%。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但會留意食品標示的人卻還是少數,購買前拿起手上的包裝,瞧一瞧標示吧!想吃得清淡,可別再靠感覺了!

參考資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營養共筆(原標題:我炒菜都不放鹽巴、不放味精,這樣算是吃得清淡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