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台灣有變得更好嗎?7年級女孩真實心聲,原來長大後我們失去那麼多

2017-02-16 15:49

? 人氣

15年來,台灣有變得更好嗎?儘管現在科技進步,我們似乎還是會懷念過去那個含蓄而純真的年代:那時候我們還寫部落格,藏著多少心事,也還會親手寫信寫卡片,咖啡廳的音樂還沒被韓系舞曲取代……而7年級作家楊隸亞,也分享她對那個消逝年代的真實心聲。

「欸!我昨天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咖啡店裡,兩個貌似1990後的年輕女生們聊起天來。她們晃動手中的手機,確認彼此的登入帳號,並用傾斜的角度,拍攝個人臉部照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喝著冰咖啡的同時,發現她們擺出的pose不外乎是捧著臉像是頭痛或牙痛的表情,「修圖OK!上傳吧,趕快換大頭照!」

咖啡店沒有放送韓國舞曲,這是我唯一感到慶幸的,張惠妹在1996年首張個人音樂專輯裡的〈認真〉一曲,從牆角的黑色音箱傳出。

樂曲內簡單的鼓聲敲打在木頭地板上,濃重的唇齒音尚未被修飾,編曲純粹,還有一兩句男女音的和聲襯在阿妹的歌聲底下,記憶被溫柔直白的歌詞輕輕搖晃起來,那是一個音樂豐饒且純真的年代。

西門町的Tower唱片行還沒從夢幻似的黃色潛水艇變成連鎖平價服飾店,當時我常戴著很大的耳機,每個週末搭乘304公車,自故宮附近的私立女子學校,一路搖晃到城中,整個下午都泡在西區的唱片行,除了Tower還有玫瑰、大眾、佳佳。

珍貴的CD被放置在圓形而略顯厚重的隨身聽內,手機剛取代B.B.Call,它們都是黑白的,沒有來電大頭照,當然也沒有APP或是LINE,在小小的空格框框中顯示友人傳來的簡訊文字訊息,我們用各種符號或文字排列出詩一般的圖像語言,猜測彼此的密語。

那同時也是一個詩的年代。

我們讀夏宇的詩集,在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中窺見隱喻、憂鬱以及另一個世界的模樣,我們還看周星馳、王家衛的電影,不知為何總能將那些無厘頭又拗口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

時常收到朋友親筆寫的信或卡片,跟心愛的同學交換唱片或紙條,就開心滿足一整天,或是用原子筆將那些詩句或歌詞抄寫在信紙、記事本內,特別喜愛的還會放置在學校書桌的軟墊下,跟演員的剪報親密地靠在一起。

放學後,回家前,在阿宗麵線門口站著吃完一碗加辣的麵線,再去同一條街的制服訂做店把長褲改成寬鬆低腰的垮褲,或把制服裙改短在膝蓋以上;去沒有高低階梯的真善美戲院看國片,不斷被前面的人頭擋到字幕,努力左閃右晃看著螢幕上的桂綸鎂在《藍色大門》裡穿著一樣的白色制服穿梭在台北城市。

那也是個還勉強可稱作「含蓄」的年代。

有多含蓄呢?當時所謂的實力派歌手,不露臉,唱片封面無論男女都用長髮遮著臉,依然暢銷百萬張,歌迷們陶醉在歌聲詞曲之中。學校隔壁男生班的同學在生日送來大型玩偶和卡片,上面寫著的字詞非常笨拙含蓄,「同學妳好,請問可以認識妳嗎?謝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