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偏鄉孩子再認真也難出頭天?嘉義漁村教書3年,成大教授最震撼的在地發現

2017-01-24 16:00

? 人氣

走入嘉義東石蹲點3年,蘇文鈺在書中寫下最深刻的偏鄉觀察(圖/FM1982陳宗成攝,寶瓶文化提供)

走入嘉義東石蹲點3年,蘇文鈺在書中寫下最深刻的偏鄉觀察(圖/FM1982陳宗成攝,寶瓶文化提供)

每年寒、暑假,本著一顆「愛孩子」的心,許多大學生會到偏鄉辦營隊,陪孩子玩、教簡單英文。但你可曾想過,短短一、兩周的陪伴帶給孩子的真的是快樂嗎?來了、帶來快樂、然後拍拍屁股走人,這對被留下的孩子來說其實很殘忍。

「孩子需要的是長期陪伴!」在嘉義東石這個小漁村理,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與研究生發動一場教學革命──教孩子寫程式。經費不夠就用自己的發明上網募資、師資不夠就到處與科技業合作。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近3年,在這個70%都是入不敷出家庭的小村裡,蘇文鈺看見了什麼?

戴著眼鏡、總是微笑、說起話來斯斯文文,看到現在的蘇文鈺,你一定想不到他以前也是個調皮搗蛋的「臭男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直到現在,我還是難忘孫先秦老師。」在所有人都快放棄頑皮、成績又差的蘇文鈺時,這位孫老師竟向媽媽提議,讓他放學後留在學校上「加強班」。這不僅讓蘇文鈺的成績有了起色,國小以全班第一名畢業,更讓他知道「原來還有人相信我!」

「研究顯示,偏鄉的孩子更容易來到這個十字路口,我也希望我的陪伴,能讓他們不致走上人生的不歸路。」在朋友的介紹下,蘇文鈺的團隊在2014年來到嘉義東石的過溝國中。

「偏鄉的『偏』其實是偏頗的意思」每周下鄉不喊累,只願促成改變

蘇文鈺與他的研究生發起「Program The World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每周從台南開車到嘉義教孩子寫程式,他希望這些孩子能夠透過課程學到一技之長,謙虛的他說:「不敢說帶給他們什麼偉大的改變,只希望他們能靠自己填飽肚子。」

開辦至今2、3年,他們大約接觸過100多個孩子。目前課程分四級,學生年齡從小學中年級到高一都有。一班大約10到35人。

「第一堂課很恐怖!」蘇文鈺回想第一次到東石上課,在大學時根本不用管秩序,可是這些小孩不一樣,一拿到電腦就開始興奮地上網打電動。這讓蘇文鈺非常挫折,就算身為教授與研究生,在這個地方還是一點都使不上力。壓抑住放棄的念頭,他們多找來幾個人手負責在教室後方「監視」孩子,才讓情況改善。

(圖/FM1982陳宗成攝,寶瓶文化提供)
不只教書,蘇文鈺教的更是「做學問」(圖/FM1982陳宗成攝,寶瓶文化提供)

課程結束後會有考試,通過才能升上更高程度的班。但蘇文鈺的考試並不是單純的是非、選擇題,而是給孩子發揮的空間,可以上網或隨意走動,只要在8小時內寫出指定程式就好。他希望透過這樣的考試告訴孩子:不是所有問題都有個標準答案在等你發現,而解答的方法也不只一種。

透過考試,他看見許多孩子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在他的著作《做孩子的重要他人》裡,還提到時間快到時,孩子急得都快哭了。跟當時叛逆的蘇文鈺一樣,這些孩子也需要一個能證明自己的契機。偏鄉雖然遠,但「偏」其實更代表著「偏頗」。生在偏鄉,不代表他們應該被剝奪學習的權利。在這群孩子身上,他看見了以往從沒看過的台灣風景。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