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全臺最縝密的地下城!為了賺錢他們放下鋤頭改拿十字鎬開啟黑金歲月

2016-12-26 07:20

? 人氣

「這裡的大菁長的真肥美!』這對夫妻邊說著,一邊忙著農作。他們必須趁著早晨露水未乾之際採收「大菁」。晚點還要把新鮮的大菁浸泡水裡兩天,加工製作「藍靛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藍靛最後會銷售到臺灣海峽的另一端。想想前幾年,他們每天從水返腳(今汐止)越過「肉板卡山路」翻山越嶺到平溪,沿著山上的水路種植大菁。

幸虧他們最後在山裡找了塊地、蓋了間簡單又舒適的小屋,移墾平溪,在山霧繚繞間落地生根—十八世紀末的平溪鄉,是一處交通不便的山地,物產只有薯榔和大菁等染料作物。沒有人知道山林下有著豐富的黑金—煤礦。

1
菁桐石底大斜坑

直到日治時期,平溪庄第一任庄長—潘炳燭在平溪附近發現煤礦露頭,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第一次試掘,發現平溪的煤礦不僅品質良好、煤層厚度又高,只可惜交通不便開發受阻。

在多方努力下終於在大正年間(西元1918年),由臺陽礦業公司出資興建平溪支線鐵路,開啟了平溪鄉的黑金歲月。

2
石底大斜坑

『聽說現在做礦工尚好賺!』

平溪菁桐的農民口耳相傳,紛紛放下鋤頭改拿十字鎬,一車一車被送進一片黑漆、深不可測的礦坑,在悶熱的煤脈裡揮汗敲打、採掘黑金。

菁桐地區逐漸脫離傳統農業聚落,轉型成礦業聚落,更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吸引大批移民入住;從最早只有幾戶人家,演變成五百多戶的熱鬧山城,其中從事煤礦生產的人高達數萬人。

3
煤礦選洗場

隨著西元1918年菁桐煤礦坑開挖,坑口遍布汐止、石碇、菁桐、平溪等地,坑口附近開始興建數棟工寮,演變成小小的礦業聚落。

採煤坑道在地底下密密麻麻的延綿數十公里,好幾百人同時在坑道內通行、工作,地底下的四通八達,比地面上更有人氣!石底一、二、三坑及五坑開採的煤礦,最後會集中到菁桐站附近的石底大斜坑運出、直送洗選煤場;從地底下運輸可以簡化坑外翻山越嶺的運輸過程,節省很多人力。

4
臺陽礦業公司員工宿舍,目前還有家庭定居於此,仔細一看門後方還掛著一件簑衣,充滿懷古氛圍。
(路過時請降低音量,避免打擾長輩的生活喔!)

石底大斜坑外設有選洗煤場、儲煤櫃、儲煤場、總辦事處、器材倉庫等,礦業運輸網路相當完整。也因此成為臺陽公司主要的煤業據點。現在從菁桐車站往鐵軌方向的正對面,一直順著石階梯走到一片平坦之處,就能見到石塊建造的石底大斜坑礦坑口。

隨著菁桐坑驛(菁桐車站)西元1929年啟用,車站外紛紛開啟了冰果店、日用品、舶來品店,再加上臺陽礦業公司在當地興建員工宿舍、礦工福利社、礦工醫院以及俱樂部等設施,繁華的景象在極盛時期還有「菁桐坑銀座」之稱。下了班的礦工領了薪水會常相約上街,全長不過一百多公尺的街道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5
臺陽礦業公司宿舍後方的溜滑梯,可見當時舉家遷移至菁桐,選擇落地生根者不在少數。

菁桐煤礦採掘成功,使得臺陽公司在西元1939年重金打造媲美金瓜石太子行館的「平溪招待所」,專門接待參訪公司的貴賓、官員,也是每年舉行公司會報、員工講習的重要場地。

從菁桐老街往基隆河的方向眺望,一眼就能看見這座占地有六百餘坪,由檜木打造兩百餘坪的日式建築。據說為了應付臺灣的氣候,牆壁內層是以土包裹竹編的工法,設計相當講究。

6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菁桐地區隨著礦產枯竭,石底煤礦收坑後回歸平靜。洗盡鉛華的山城人去樓空,只剩下地面一幢幢礦業遺跡,讓後世追憶當年榮景盛況。也留下了地底四通八達的煤礦坑道,猶如科幻電影中的地下世界,滿足我們無盡的想像空間。

警語:礦坑內有落盤危險已全數封閉,如欲「汐止步行至平溪」,請改走「地上」道路,勿擅自進入封坑坑道喔!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你好臺灣(原標題:【全臺最縝密的地下城—菁桐煤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