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人要用中國農民曆?他毅然辭掉穩定工作,用雙腳發掘真正的台灣故事!

2016-12-07 14:58

? 人氣

洪震宇毅然決定拋下一切頭銜走遍各地,以「故事人」的身份探索台灣(圖/時報出版提供)

洪震宇毅然決定拋下一切頭銜走遍各地,以「故事人」的身份探索台灣(圖/時報出版提供)

農民曆在台灣農村幾乎人手一本,但你可曾想過,這本工具書是依據中國黃河流域氣候寫成,在台灣這樣的南方海島,其實根本不適用?

39歲的洪震宇,曾擔任過財經記者、GQ雜誌副總編輯,理應這樣一帆風順地在雜誌界發展下去,但在一次在地農村系列報導工作中,親身體驗台灣農村之美,也深覺台灣人其實還不夠認識自己的土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來我們的農民曆,其實根本不是用台灣氣候設計的;談到甲仙,就只想到芋頭,不知道這裡還有什麼好玩的;談起台灣風格,多數人只覺得土土的、跟時尚沾不上邊;談起食物,我們只說得出蚵仔煎、小籠包……種種感嘆,讓洪震宇因此毅然決定拋下一切頭銜走遍各地,以「故事人」的身份探索台灣。

這些年,他不但打造出時尚的鄉土雜誌、屬於台灣人的「國民曆」,甚至也設計了一條條在地深度之旅的路線,發揮自己的專長,讓大家看見台灣之美。

中國人寫的農民曆,台灣人能用嗎?他打造真正台灣「國民曆」

「農民曆」是提供給農民的氣候參考依據,以便安排耕作的時程,但你知道一年發行量六百萬本的傳統農民曆,對於台灣農耕上其實沒有多大助益嗎?

洪震宇走訪台南後壁菁寮村時,疑惑農民竟為何要直接將白紙覆蓋黏貼在農民曆上、書寫自己的筆記,細問才知,由於農民曆發源於中國黃河,記載黃河當地的節氣,當然很難讓台灣農民參考。

比較有經驗的農民,通常都擁有自己的獨門筆記,記錄當地在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但若要這樣自己筆記,我們還買農民曆幹嘛?於是洪震宇開始思考,該如何為台灣量身打造一本氣候專書。

在一次與命理大師李咸陽與氣象專家彭啟明的會議中,洪震宇想出了《樂活國民曆》這樣的點子,決定做一本真正以台灣氣候打造的「國民曆」,不只包含提供給農人的氣象資訊,也有對全民都相當實用的台灣旅遊、食材資訊等,不只適用於農民,也適用於所有台灣人。

練習做稻草人(圖/時報出版提供)
練習做稻草人(圖/時報出版提供)

「台灣有這麼美嗎?」一份刊物震撼雜誌社高層

每次談到台灣,「視覺上總是土土的,沒有設計感,看不到特色與細節」,這是洪震宇在時尚雜誌中得到的感觸。

洪震宇分享,他甫從財經圈跨界時尚雜誌時便遭受到文化衝擊,有別於過去以「文字」為首重的內容,時尚雜誌更重視圖片及排版,文字則需配合排版而有字數的限制。帶著這些經驗,當他有機會重新投入天下雜誌的台灣在地專刊計畫時,決心打造出一本講述台灣風土的「時尚雜誌」。

洪震宇一反財經雜誌的傳統作法,找來了藝術總監和專業攝影師,透過精準表達的照片與嚴格的排版、文字審核,呈現出台灣最美的樣貌。

當刊物完工,公司高層甚至一邊翻一邊皺眉:「台灣有這麼美嗎?會不會都被你寫完了,還能夠再出下一本嗎?」讓洪震宇趕忙回答,未來三季主題都已規劃好了,不必擔心。

部落的朋友們試著拆解燻飛魚的流程,將每個步驟都變成體驗過程(圖/時報出版提供)
他眼中的台灣,讓雜誌社高層都驚呼:「台灣有這麼美嗎?」(圖/時報出版提供)

不只是名勝與名產,而是在地體驗的「小旅行」

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的效果顯著,提到三義你便會想到木雕,去甲仙你便會想吃芋頭產品,但短短幾個小時的旅程,真的足以讓你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特色嗎?

八八風災後,原先觀光人潮眾多的甲仙幾乎成為荒城,儘管年年有政府的社區再造補助,依然不見起色。洪震宇感嘆台灣之美沒有被發揚,因此他決定介入此地的社區再造,整合當地人的力量,推出屬於甲仙的深度之旅。

有別於走馬看花的觀光方式,他讓遊客在兩天一夜的行程中體驗在地生活、吃在地餐桌上的家常菜色。結合了社群力量的行銷,這樣主打質樸、在地的行程竟也一團一團成行。

甲仙小旅行2.0青年工作假期(圖/時報出版提供)
甲仙小旅行2.0青年工作假期(圖/時報出版提供)
石梯坪小旅行,建立時間、空間與人間的脈絡關係(圖/時報出版提供)
石梯坪小旅行,建立時間、空間與人間的脈絡關係(圖/時報出版提供)

誰說上班族就只能中規中矩做好份內的事,又有誰說人生只有一種「不斷往上爬」的選擇?以上這些計畫,還只是洪震宇曾闖盪過的一小部份而已,看完他的經歷,或許你也能思考一下人生的不同可能性,努力寫出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故事!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時報出版《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宜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