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活了蔣渭水!一部最燒錢的戲劇,帶台灣人回到考試不會考的年代

2016-08-12 08:00

? 人氣

近年來,也許是隨著電影或是臺灣文化意識的覺醒,加上文創的熱潮,大稻埕再度以新的姿態熱鬧起來,在現代風格與舊式街道交互包裝下的大稻埕新風貌,對許多在地人或是觀光客來說,是新鮮且趣味的;但是,對過去大稻埕的昔日風華,又有多少人深刻探究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紫色大稻埕》用戲劇將說了一段舊時大稻埕的故事,有華麗的熱情,也有靜謐的淚光;有青春的不羈,也有世故的退守。種種人情史事,密密織成一張篩網,留在篩網裡的,是大稻埕美好的往日曾經。

故事序幕以倒敘方式在美國舊金山拉開,年邁的畫家郭雪湖在異國被喊著舊日的名字「郭金火」,他鄉遇故知的激動回望,映入眼簾的是年少摯友,這一幕楊烈大哥的表演方式令人動容:佈著皺紋的臉故作鎮靜,眼裡卻淚光溶溶如鏡,所有舊時與友朝夕交遊的景象泉湧而來,但他面前的,其實是跟大多數觀眾一樣,對大稻埕與那個輝煌年代從未聽聞、感覺陌生的青年。

就像青年江幸雄說的,那是個「考試也不會考的年代」,只是從我們過往的求學經驗裡,考試會考的,大多是年代、地名、著作等數據;考試不會考的,往往卻是最有趣、也最應當記住的,人的故事。我們就如同劇中的江幸雄,聽晚年的郭雪湖說當年,幸雄重新認識自己的父親,我們重新認識一個閃耀的大稻埕。

回到日治時代的大稻埕,繁榮的街景鬧市,人潮紛沓,先介紹江記茶行的遷徙,再說大稻埕經濟的轉移。坦白說,我對這齣戲的驚豔其實從這裡才開始,無論是場景的重建、人物的服裝、甚至小販售物的各色配件,劇組的歷史考究與還原的精緻度,有種「精品」的質感。小學時代的課本中,也曾出現「欣賞電視節目」這種八股的詞語,當時覺得可笑;但在鏡頭進入江記茶行的當下,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做「欣賞電視劇」。男人們的商場社交與警部介入的風波,說明當時的政局與社會的現況,後頭女人們的牌桌上也不遑多讓,幾句不著邊際的應酬客套、牌桌雜談,立刻讓人心知肚明茶行三位太太的性格與出身,甚至所有梗概。

然而大稻埕是個社會縮影,有富賈自有平民,出身貧下的少年郭金火雖有天份,考入人人稱羨的工業學校,內心嚮往的繪圖卻是花草鳥獸,戲中臺詞處處埋哏,金火母親明著說的是繡八仙,潛臺詞講的卻是繪畫技法,更深層的,是這對母子如出一轍的性格:柔順中帶著剛毅,溫和包著堅強。兩個少年:江家的少爺逸安與青梅竹馬的玩伴金火,走入榮町的喫茶店,在那裏,更多青春無懼的少年們現身,喊出臺灣人民的主張,堅持「不能退讓、要是退讓、就是破滅」的口號,看起來雖然中二,但是那個年紀的孩子,中二熱血,實屬應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