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打工度假後不想回家,該怎麼辦?數字揭露殘酷真相

2016-07-29 16:39

? 人氣

自從紐澳兩國於2004年與我國簽訂並施行打工度假協議之後,台灣當代青年的「大打工時代」就正式開始,由於其低門檻與多重效益(長期居留、高時薪、語言學習等),讓許多台灣青年前仆後繼,戮力要加入這個21世紀的淘金/鍍金夢。

每個旅途結束後回到台灣的人,都會遭遇到大量地反文化衝擊(counter-cultural shock),包括台灣的低薪資、高工時、升遷前景渺茫、不友善的房價與育兒環境等,在在都讓許多人想方設法地想要再出國,回到那無憂無慮的樂土;在許多打工度假相關的線上討論群組,也逐漸出現「如何留下」的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底打工度假後繼續留下的人有多少?而這些人又是用什麼身分繼續待著?這算是一個大哉問,連各國移民局都沒有對於這種兩階段移民(two-step migration)過程有太多的紀錄,但是「有人回去了」這樣子的消息、仍不斷地在背包客圈時有所聞。本文想以澳洲邊境管理局(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Border Protection)近10年來的出入境資料(Overseas Arrivals and Departures)、用另外一個方式來回答上述的問題:在打工度假開放後的這10年間,從台灣到澳洲的暫時性移民(temporary entrant)、人數是如何變化的呢?

首先是大多數人想要拿到的正式工作身分(skilled temporary worker),台灣人是增加了1.4倍,從2004-05財政年的510位增加到2014-15年的1238位,算是相當明顯的增長。另外一個主要的暫時性身分則是學生,針對20歲以上的族群、同樣的期間一度從2005-06年的6212人到2012-13年的谷底4884人、而後持續上升到上一年的7608人。

喔
澳洲邊境管理局(圖片來源:想想論壇)

細究其學生類別,註冊語言學校雖然是最多背包客推薦的「入門」策略,但是其實語言學校學生數量的變化僅呈現鐘型曲線:從2005-06年的極盛時期(1542人)於2011-12年降到最低點(580人)後又在上一年漸增回到高點(1442人),顯見利用語言學校學生身分留在澳洲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反倒是職業學校學生有驚人的成長:從2004-05年的605人、持續飆高到去年所計的3123人,這10年成長了5倍之多!

相對於高等教育文憑,職業學校進修時間短、又同樣可以在學成後拿到畢業生暫時居留身分(temporary graduate visa,類似國際學生拿到美國高等教育學位後可以獲得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身分,能夠合法在澳洲居留並工作達兩年);與語言學校相比、就讀職業學校的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性價比)自然較高,只是要付出的時間與金錢也相對多了好一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