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鐘觀點:不怕凸槌的張洪量─活出一個樣子

2016-06-13 07:00

? 人氣

張洪量演唱會。(作者提供)

張洪量演唱會。(作者提供)

令人驚異的第一印像是滿場。張洪量離開台灣時間夠久,17年。年齡夠大,五十七歲。大家熟悉的歌夠少,照道理,這樣的態勢應該屬於「沒有票房」的冷門。當時他選在小巨蛋辦單場演唱會實在夠大膽,不符常理,因此6/11接近滿場的觀眾,實在跌破眼鏡,確實是異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洪量演唱會,近乎滿場。(取自張洪量臉書)
張洪量演唱會,近乎滿場。(取自張洪量臉書)

其次,以演唱會的成功要件,好歌喉他沒有(他的聲音已趕不上他的才華)舞團,沒有。助唱,沒有(喉嚨沒得休息),而且麥克風不佳只突顯他唱腔的缺點,燈光音效都不如理想,這樣的條件,自然遠不及江蕙,周杰倫。

在個人演唱會中,張洪量的立陶宛美女老婆,孩子都上場,父母來觀賞。全家出場這也是非常罕見。

然而,必須說,感動我的地方是在他的「真」,他的勇敢面對演出凸搥,他的「思想」如此澎湃,和他的社會關懷令人動容。

張洪量演唱會,自彈自唱英文版的〈格陵蘭情歌〉獻給妻子Kate。(取自張洪量臉書)
張洪量演唱會,自彈自唱英文版的〈格陵蘭情歌〉獻給妻子Kate。(取自張洪量臉書)

我相信,人要活出好樣子,對生命一定要有三個層次:真實經歷、深度觀照,最後自我超越。在張洪量的演唱會,我看到他三個都有。

一、真實經歷:要是真的下去拼,不能觀戰,不能保留,真心去做。

張洪量一開場的自述,就講出自己的真實人生以各個時期的心境,做詞做曲,來鋪陳自己的人生。講自己的故事,是真實經歷。他的歌詞都有真實的生命體驗,全是真的。

二,深度觀照:看到一切都是自己怎麼了?

張洪量由金華國中的暗戀,青年時期的頹廢,周遊世界的放蕩,到最後娶妻生子,了解無私的愛,來到感謝。重新來感謝父母。這個過程,就是對自己不斷深度關照。

同時,他對於所處社會、環境,也有他的觀照。

1987年一出唱片立即被禁的「祭文」專輯,還有演唱會曲目「孔子不要打我」,更是挑戰思想統制,挑戰專制、引述文革,如此奔放的反體制歌詞,就可以看出他的強烈社會關懷。

對照他2014年出版的《黃書》,由文化、歷史、經濟史觀,人類學、哲學,建構自己的世界觀,也是反當今資本主義世界體制的「革命宣言」。他一直都在與不公平的社會進行自我的鬥爭。

「胡想十八次」是他早期搖滾作品,内容很豐富,藉由愛戀,分解人對人的「思想」,世界是人想出來的,思想本身就是人無法醒覺的「大妄想」(楊定一新著:全部的你,書中語)。

張洪量的文采勝過歌曲,思想勝過技巧。

但唯一令我偷偷拭淚的是:「失真」。

這首跟台大校友合唱團一起演唱的歌,也最適合合唱,代表眾多心靈對身心障礙者的靈魂關懷,歌詞讓人感受愛的光茫四射,歌聲掀起我内心的波濤,做慈善公益這幾年,感受特別強烈。如果要我說,這是演唱會我忘不了的生命記憶!

三,自我超越:知道每件事都是好事,每個發生都是好緣份,透過發生超越自我。

張洪量在紐約學電影,深感白人社會的虛假性,做了一個曲「紐約」,只有短短幾個字,「破吉他、爛城市,想回家」也不管這麼簡單的詞,不像一首歌,他就是要短到這樣。

在做曲過程中,他誠實的不得了、也不斷自我超越,想在傳統流行歌中,加上古典音樂、搖滾等元素,創新歌曲的當代性。他說:未來,流行歌不應該老是有既定的模式,他就是來打破既有框架的。

他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感情一再挫敗,但無論到哪裡,他總要試試自己的構想,昨晚用原住民歌舞對應他在歐洲的錄音創作,鼓舞年輕人站上大舞台,他不斷在示範如何超越。

終場他邀請觀眾一起跟他成為新專輯廣島之戀的共同創作人,現場錄影錄音,希望大家留下歷史,也是再一次自我超越的嘗試。

張洪量的創作始終存「真」。(取自張洪量臉書)
張洪量的創作始終存「真」。(取自張洪量臉書)

人生三件事,真實經歷、深度觀照,自我超越,一直是我審視生命本質的三基點,我們很少有機會用兩個多小時,就看完一個像張洪量這樣跟我年齡相仿的才子,他如何在生命中印証這三件事的「完成」。

張洪量或許稱不上是最傑出的歌手,他更多的成份是跨界藝術家及社會關懷者,但無疑的,由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在這個時代,不透過商業機運,靠自己的才華及有點浪漫天真的執著,活出生而為人的樣子!

*作者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