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卿觀點:悲夫!台灣的「下流中年跪夫與跪婦」

2016-05-08 07:10

? 人氣

台灣的中產階級,提前進入「下流中年」?

台灣的中產階級,提前進入「下流中年」?

2016年5月,一名年近四十歲的全職媽媽,因丈夫終日忙於工作,她長期獨自照顧孩子導致憂鬱,帶著兩個年幼孩子在家中輕生,當擔任竹科工程師的老公回家時目睹此景,差點跟著想不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2日,新北市一戶擁有三個幼子的雙薪家庭,在這個少子化的社會,算很增產報國了,但父母疲於奔命的上班與照顧孩子,悲劇發生的當日上午,母親過失將年幼熟睡中的生病女童獨留在家,送另一個孩子出門,導致女童醒來後找不到家長,爬上窗戶,墜樓身亡

母親節前夕,這幾個社會案件不僅讓人笑不出來,更該讓人警覺的現象是:這些案件都來自典型的台灣中產階級家庭,夫妻理論上在學歷、工作能力、責任感與自信心都不會差,但殊不知在社會結構變遷下,這一群人努力撐起半邊天,但卻因為看似什麼都OK,反而容易落入不易取得社會支援系統的窘境,導致身心疲累。這兩個悲劇只不過突顯了台灣中產家庭問題的冰山一角。

不少學者注意到此現象,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鄭清霞就分析,1970年以後出生的世代,儘管社會福利制度較上一代父母親完整,但因為少子化,加上買不起房的比例變高,這個世代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反而更低。

這令我不禁想起日前日本熱烈討論的「下流老人」現象,即使你年輕時有正常收入與工作,奉公守法的結果到老年卻仍落入貧窮人口,估計有一億人的人生將因此崩壞。

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即將步上日本的路,自然也看得心驚驚,但殊不知我們的中產階級家庭已經不用等到老,就已經是「下流階級」的危機族群,窘境更甚於日本。因為日本中產階級儘管同樣面對「下流老人」的社會危機,但由於日本與台灣政府在家庭照顧政策上的做法與思維迥異,導致台灣中產階級的經濟問題更嚴峻,尤其對台灣中年婦女的影響甚鉅。

一位台灣女性友人嫁到日本後,擁有台大高學歷的她,在生了兩個女兒後成為全職媽媽,老公在外打拼,陪伴家庭的日子並不多,但她說,日本國家方向就是希望媽媽能夠好好照顧孩子,所以在提供家庭照顧的相關福利與經濟支援上不遺餘力。表面上,日本婦女勞動就業率比台灣低,好像台灣兩性比較平等,但她分析自己照顧孩子儘管疲累,也有自我價值感的失落,但既然不上班比上班划算,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照顧孩子,多半日本媽媽最終還是心甘情願地回歸家庭。同時也形塑出日本社會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女性職場現象: 真正在職場上打拼的婦女,要不是家中經濟收入低,媽媽不得不出來工作;要不就是真的財力雄厚,出來工作只是自我成就感的調劑品。

反觀台灣,受過良好教育,也在職場上努力工作的中產階級夫妻們,大多都已認知沒有雙薪根本撐不起一個家。因此職場上一堆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下流跪夫」。媽媽們更是不管選擇當全職母親還是職業媽媽,支援系統都不足,隱然也讓自己成為「下流跪婦」,也難怪母親節前夕,兒福聯盟公布的台灣媽媽的幸福感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媽媽平均的幸福感只有68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逸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