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打造新聞台場景、挑戰最沉痛社會案件⋯這些要素讓《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開播就轟動!

2019-04-01 09:13

? 人氣

(圖/取自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

(圖/取自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主軸,雖故事沉重仍試圖從中提煉「療癒」讓觀眾審視悲劇的傷口,製作人林昱伶說,光看到每個角色所面對的矛盾,就是一段療癒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公視邀金鐘編劇呂蒔媛開發劇本,經歷4個月田調和7個月的創作完成「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故事線眾多,描述因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串連出不同立場關係者的故事,除了描摹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的心理、探究人權律法的掙扎,同時反思媒體現象。

「我們與惡的距離」徵案最終由製作公司「大慕影藝」標下,過去曾投資台灣票房破憶電影「紅衣小女孩」系列、電視劇「麻醉風暴2」,精準的市場目光再度鎖定好劇本,以「與惡」作為第一部自製戲,這一仗也讓「大慕影藝」打出名號。

大慕影藝2013年創立,製作人林昱伶日前在台北接受中央社專訪,透露大慕當初第一部自製作品打算拍作家林立青「做工的人」故事,但因為呂蒔媛的劇本相當動人,便不假思索決定努力爭取,「我很憑感覺做事」。

場景高度還原

上週末24日「與惡」開播後,不但在社群平台掀起討論,還登上搜尋排行第1,眾多網友讚賞故事完整、打破台劇天花板新高度,如此扎實的劇本,除了歸功於呂蒔媛完整的田野調查,林昱伶說,劇組還實際走訪療養院、精神科病房、電視台,甚至到法院旁聽,「這些功課更多是為了拍攝」。

談及籌備過程,林昱伶當初即定調這部戲的寫實精神,並且試圖讓寫實趨近於真實,「雖然真實沒辦法被重製,但那個寫實狀態要讓大家認可」,當中包括高度還原電視新聞台辦公室、副控室等細節,讓觀眾信服。

但真實的新聞台與副控室因24小時運作無法出借,因此劇組砸下300萬新台幣在300坪空間打造新聞台,當中的細節還原與真實運作的新聞台如出一轍,空間編制包括攝影組、國際組、娛樂組等,就連出入動線都有所考量,逼真場面讓不少新聞工作者頗有共鳴。

不常見的角色,卻非常真實

除了場面高度還原,這部戲的角色職業類型多元、個性皆有瑕疵引人省思,對於最欣賞的角色,林昱伶直言,她最喜歡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她是很真實的女主角,白天嚴厲、晚上酗酒,以前台劇很少這種角色,卻非常真實」。

戲裡宋喬安是下決策的新聞台主管,但因走不出戲院無差別槍殺事件奪走兒子性命的傷痛,導致家庭關係瀕臨危機,讓這名女強人埋首工作也靠酒精麻痺自我。林昱伶認為,這個角色的衝突性很大,既是受害者又是媒體工作者,立體性和精采度很吸引人。

「與惡」並不是罪惡

「我們與惡的距離」題材雖然觸碰許多敏感議題,但劇組試圖提煉出「療癒感」,讓觀眾審視悲劇的傷口,而對於「療癒」的解釋,林昱伶說,光是看到每個角色不同的面相,就十足感到療癒,例如吳慷仁飾演的法扶律師如何面對正義的工作,又自私地面對家庭,在她看來,隨故事往前走就是一段療癒的過程。

要維持這份療癒調性,林昱伶找上以往拍愛情戲經驗多的年輕導演林君陽合作,林昱伶坦言,兩人當時第一次吃飯聊天後,就決定是他了,「對我來說,他是理性又感性、細膩又沉著的人」。

林昱伶表示,雖然「與惡」故事硬調,但處理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而攝影師出身的林君陽,影像實力和細膩度都讓林昱伶相當讚賞,「他以前只是被埋沒,其實更早之前就應該有機會去獨挑大樑」,肯定林君陽成功扮演關鍵人物,讓作品超越原本的好。

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所強調的是「我們」,其中的「惡」,是每個人心中的「惡念」,並非指某一個罪人。林昱伶提到,這類型事件並非單一發生在台灣,現代社會發生這種悲劇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也希望透過戲劇,直視當今社會環境、結構與氛圍所造成的問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卡司包括賈靜雯、吳慷仁、溫昇豪、周采詩、曾沛慈、陳妤、林哲熹、謝瓊煖、檢場等超過10名主演,還加入巴戈、盛竹如等人客串,陣容堅強。全劇共10集。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