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咖啡廳女侍,看見日本留給台灣的最美風景!日治時期咖啡廳在台灣有多重要?

2016-04-28 19:05

? 人氣

電視劇《紫色大稻埕》第一集,如月經由好友錦玉介紹,在Colour喫茶店工作,卻聽到錦玉說「喫茶店不賣茶,只賣咖啡;咖啡店不賣咖啡,只賣酒」。如月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以為錦玉故意騙她這個剛從鄉下來的小姑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日本,喫茶店(Kissa-ten)最早是賣茶的,就像中國的茶館。咖啡跟著西洋文化傳入後,明治初年開始出現賣咖啡的店。1888年,鄭芝龍的後裔鄭永慶在東京開了第一家文藝沙龍「可否茶館」,用的還是「茶館」的名稱,「可否」是當時咖啡的音譯之一。店裡擺了許多書籍雜誌,二樓還有舉辦美術、音樂、戲劇活動的場地,可惜當時風氣未開,最終因經營不善而結束。

1900年,法國舉辦「巴黎萬國博覽會」,在台北茶商公會爭取下,設立「台灣喫茶店」,成為之後各大博覽會中的台灣特色。後來在日本的「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有女侍服務的「台灣喫茶店」廣受好評。總督府遂委託中澤安五郎在東京銀座開設「烏龍亭」推廣台灣茶,據說是第一家有女侍的喫茶店。

《紫色大稻埕》這邊看:

1911年,日本第一家café在銀座出現。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的畫家松山省三,因為常聽留法的畫家老師黑田清輝不斷提起巴黎的café,心生嚮往,找了朋友合夥,由戲劇家小山內薰命名為Café Printemps,即「春天咖啡」。會員都是當時一流文士和年輕畫家,森鷗外、谷崎潤一郎等皆是座上嘉賓。留聲機裡放著西洋音樂,門口的白灰泥牆上有文人畫家即興的詩文塗鴉。不知是不是受到「烏龍亭」影響,和巴黎的café服務生都是男性不同,Café Printemps聘用年輕女孩擔任waitress,大受歡迎。

約莫如此,「喫茶店」和「咖啡屋」的稱呼漸漸分道揚鑣,只供應咖啡、茶、汽水、果汁與洋菓子的,稱為「喫茶店」;提供西洋料理、酒精飲料,並有「女給」(Jo-kyuu)陪伴的,就叫カフェー(咖啡屋)。(如月,聽有沒?錦玉說,講到你懂,眼睛會打結)

這股西洋飲食,文藝沙龍的風氣也隨著日本吹向台灣。カフェ•ライオンCafé Lion於1912年在台北新公園開張,除了咖啡、酒和法式西餐,後來增建的二樓也可舉辦展覽會和小型表演。第一次來台任教的畫家石川欽一郎在此舉辦每月一回的「台北番茶會」,不時也有演講或畫展,也曾拿自己的寫生作品讓會員欣賞。

1931年,大稻埕有了台灣人開設的「維特咖啡」,老闆是畫家楊三郎的哥哥楊承基,後因生意清淡,改成酒家;在此工作過的廖水來與王井泉另起爐灶,先後開設「波麗路」西餐廳與專賣台菜的「山水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