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專文:文學有用嗎?

2016-04-30 06:30

? 人氣

文學讓我們看見平常看不見的東西,也能夠幫助我們找回在夜深人靜時與自己靈魂素面相對的能力。(網路圖片)(取自網路)

文學讓我們看見平常看不見的東西,也能夠幫助我們找回在夜深人靜時與自己靈魂素面相對的能力。(網路圖片)(取自網路)

編按: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上海學習中心正式成立,上海復旦大學與香港大學聯合舉辦「傑出學人講座」,邀請龍應台主講「文學有用嗎?」,與港大、復旦的IMBA學生和校友,共享一場文學下午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煞到你

有一年,我在法蘭克福看了一場藝術展覽,一進門馬上有一個展品吸引我的注意,讓我站在它面前看了很久。它是玻璃器皿,形狀為一顆眼淚,總共一百個裝著眼淚的玻璃瓶一字排開,展品名稱為「一百個人的眼淚」。

我站在那裡,覺得震撼,很多念頭與問題電光石火一樣地穿過我的腦子。

我想問:「究竟如何取得一百個人的眼淚?」「是一百個人自己取自己的眼淚,再放到器皿裡嗎?」「還是這個藝術家找了一百個人,等到他哭的時候,把眼淚放進器皿裡?」「裡頭裝的眼淚,是什麼性質的眼淚?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欲絕的眼淚?抑或帶著這個小器皿,到廚房裡切洋蔥,或者噴胡椒,噴出來的眼淚再把它們接住?」

當然也可能不是以上這些方法,而是像化學家一樣,把水、鹽等等化學元素組合成一顆百分之百的眼淚,放進裡面。如果是這樣,有很多問題要出現了:作為藝術家,你到底想表現什麼?如果作為一個藏在別人房子角落裡的人,等到他情感激動時,趕快去接眼淚,這種藝術呈現,到底是真實抑或虛偽,界線在哪裡?如果這個眼淚,是洋蔥激出來的眼淚,與痛不欲生時流出來的眼淚,差別在哪裡?如果是用水、鹽與各種化學成分組合成百分之百的眼淚,卻不來自一個眼睛,而且不帶有人的情感,裝在小小的容器裡,它是不是眼淚?

電光石火之間,我明白,藝術與文學的作用是一樣的,藝術透過實體的形式展覽,文學透過文字來「煞到」你。

其實宗教中所謂的禪修和頓悟,所要促成的也不過是那一剎那間的撞擊,使你進入另外一個境界,抽離每天早上起床刷牙、上班、打電話、電腦上網的慣性,把你從非常密集的流程裡抽離出來,得到一個俯瞰的角度,看著自己的存在,以及你與所處的時代、空間之間的關係。「眼淚」這件藝術品促使我進入更深一層的「思」。

藝術與文學的作用是一樣的,藝術透過實體的形式展覽,文學透過文字來「煞到」你。(林彥呈攝)
藝術與文學的作用是一樣的,藝術透過實體的形式展覽,文學透過文字來「煞到」你。(林彥呈攝)

第二,我想說的是文學也促成了「辨」,這就回到儒家幾千年前就重視的「思辨」,所謂學問就是「慎思明辨」。

藝術與文學中有份很強烈的作用力,就是「辨」這個字,使你比較有能力分辨最細微的現象與幽微的情感。這種細微的現象與幽微的情感,在你日常生活慣性中,是完全盲目的。譬如你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眼睛看著我,是否同時感覺到旁邊有拱門,拱門有簾幕,外面有光從簾幕射進來?而你們今天到這裡來的路上,有沒有從感官之中注意到今天的上海,是否有陽光?是什麼樣的陽光?當陽光從外面透過薄紗窗簾照進來,經過過濾,有點朦朧、模糊的,與另外一個時空裡陽光的質感完全不同。在生活的過程裡,我們對細微的現象與幽微的情感往往是視而不見的。而當文學一下子「煞到」你,你會突然有所發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