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公私協力推動政策,溝通仍是關鍵

2016-04-04 05:50

? 人氣

政府推動加入TPP的過程中,和民意的溝通最為重要。(資料照片,林俊耀攝)

政府推動加入TPP的過程中,和民意的溝通最為重要。(資料照片,林俊耀攝)

日前蔡英文提及希冀公私部門間,能以互惠共享、專業分工的態度相互合作,整合各方資源與優勢,為共同目標及願景而努力,以創造共贏局面。尤其當前總體環境不佳,政府財政緊縮及民眾對公共事務「要求」日漸增加等多重壓力下,台灣整體社會已無法接受過去國民黨時期以國家為中心,在經濟發展扮演引擎催動的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現象,在太陽花學運後尤其明顯,多數人民認為國家不應為追求經濟成長,而犧牲公平正義、人權、環境資源保育等;更不可為了維持一定社會穩定,就否認多元價值與批判精神。換言之,政府不再是國家發展唯一的領航者,政府更應強化與產業及公民社會的鏈結並與之合作、共商解決問題。是故,以合作及協商為前提的「公私協力」之運作方式應運而生,成為新政府解決上述困境的必然作為。

蔡英文所提的「公私協力」,並非全新概念,其可溯源至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許多中小規模且民主開放的歐洲國家所施行的「新統合主義」,主要說明政府、企業主、勞方等三者在利益主張與政治影響上,形成三角的互動關係,但這種互動往往都是單向行為。而「公私協力」則建立在不同行為者間的「動態互動」關係,是基於共同利益、共同問題、共同需要,經過多次「雙向溝通」而逐漸產生共識,所凝結而成的「集體行動」。

「加入TPP」是難得一見的藍綠共識,然而政府在推動上,必須確實與各界溝通,包括與地方、產業、公民社會等皆須協力合作,始有助加入TPP第二輪談判。當然,能否盡速加入談判,仍取決於政府的治理能力及實際行政作為,包括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經貿體制的全面大翻修,以符合TPP相關要求,以向國際社會展現我國爭取的決心。

然而,重要的關鍵仍在於「溝通」,唯有在全國推動溝通宣傳工作,讓公民社會對TPP有更多的正確認識;讓產業界了解TPP能有效協助產業界利用其生效後的出口擴大及產業升級之機遇。政府在修法過程中,若能有效且主動積極向受衝擊或弱勢產業及其勞工進行溝通說明,政府相關部會亦提出相關配套措施,如輔導產業升級與轉型,以及其勞工的轉業輔導與訓練,將有助「加入TPP」的政策推行。

這一年來,工總在不同的場合,對於台灣目前產業環境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以及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的「六失」等產業界所指稱的「五缺六失」,表示憂心並深痛台灣投資環境惡劣且逐漸走向崩壞的處境。然而吾人探究此因,在於政府缺乏與產業及公民社會的「有效溝通」。因此,我們期許蔡英文及新政府除做好溝通整合工作外,亦能確實執行,不僅各部會要通力合作且橫向聯繫管道要順暢,亦需引進民間參與,才能克盡全功。

如準閣揆林全所言,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興利除弊」。若是,政府可以透過「加入TPP」來凝聚全體共識,且加速政府內部改革,包括組織及法令等。相信台灣必可在最短時間內,有效率的完成「加入TPP」第二輪談判的必備條件。這也需要產業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