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神鳥聖䴉襲台 威脅本地鳥種 林務局啟動完「蛋」計畫

2016-03-27 12:35

? 人氣

埃及國鳥聖䴉(African sacred ibis,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在古埃及神話中,被視為智慧之神托特的化身,托特於繪畫中,多被描繪成䴉首人身。因具觀賞價值被動物園引進,但多安置於開放空間,容易逃逸至野外,在台無天敵,適應力又強,經大量繁殖,現已破千隻,而肉食、頑強特性,恐衝擊本土鳥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於1984年在台北關渡地區便有埃及聖䴉的野外觀察紀錄,目前其族群更已擴散至西部各縣市沿海溼地,包括台中高美溼地、台南北門、七股溼地,甚至宜蘭亦有零星個體發現,喜成群結黨,一次聚集百隻共同覓食,有時會攻擊或捕食其他鳥種。

社子島濕地常見的埃及聖䴉(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社子島濕地常見成群的埃及聖䴉。(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據《上下游新聞市集》報導,埃及聖䴉棲地與覓食區域,都與其他鷺科鳥類相似,如大白鷺鷥、小白鷺、黃頭鷺、蒼鷺等,不但會競爭食物、巢位等資源,若食物不足,還會捕食鷺科鳥類的蛋及幼鳥。

埃及聖䴉(Steve Garvie、維基百科)
捕食螺類的埃及聖䴉。(Steve Garvie攝,取自維基百科)

巢蛋噴油 降低孵化率

林務局指出,選用「巢蛋噴油」方式,來進行埃及聖䴉族群控制,已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協助在台北關渡、新竹市、台中清水三處埃及聖䴉繁殖處,對埃及聖䴉蛋噴灑霧狀玉米油,阻斷胚胎透過蛋殼上的氣孔呼吸,達到降低孵化率的效果。

但在林務局努力讓埃及聖䴉完「蛋」的同時,也有人提出「埃及聖䴉愛吃福壽螺,對農民有益」、「與台灣鷺科野鳥和睦相處」等不同看法,希望政府重新評估移除的必要性。但林務局回應,控制外來入侵種的擴散必須於族群數量不多時進行控制,一旦數量爆發性的成長後再來干預,任何控制方法都將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埃及聖䴉(Johan Wessels、維基百科)
埃及聖䴉(Johan Wessels、維基百科)

埃及聖䴉在埃及備受尊敬

埃及聖䴉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及埃及。牠們在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及美國。成鳥身長約68公分,身體全白,後羽黑色。頭部及頸部又禿又黑,喙厚而彎,腳也是黑色。

埃及聖䴉在樹上築巢,會與其他水鳥一同生活,每次產2-3顆蛋。埃及聖䴉在沼澤濕地及泥濘出沒,有時會造訪農地及垃圾站。牠們主要吃魚類、青蛙及其他水中生物,包括昆蟲與螺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