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被機器取代的未來? 矽谷創業家馬丁福特:難以避免

2016-01-22 23:15

? 人氣

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專訪.馬丁福特(Martin Ford)。(陳明仁攝)

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專訪.馬丁福特(Martin Ford)。(陳明仁攝)

近代資訊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即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史上最大的自動化潮流,並大規模顛覆既有的經濟模式?於軟體開發領域擁有25年以上經驗的美國矽谷創業家馬丁.福特(Martin Ford)於第7屆天下經濟論壇(CWEF)中討論他的新書《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Mass Unemployment)中預示的慘澹未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在會後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承認,短期發展看起來是悲觀的,但長遠看待,人類還是有機會找到出路,「我對此抱持樂觀態度。」

20160122-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專訪.馬丁福特(Martin Ford)(陳明仁攝)
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專訪.馬丁福特(Martin Ford)。(陳明仁攝)

機器取代人力的焦慮終究成真?

對於自動化削減工作機會的憂慮,早自19世紀英國的盧德(Luddite)運動便有端倪。有些看法將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的發展,視為一種「毀滅式的創新」,在淘汰某些勞動性工作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工作機會。

福特承認,今天確實有許多工作是新科技所創生的,例如社群媒體行銷,在社群媒體興盛前並不存在。但他也指出,這些新工作的比例畢竟不是很高。在美國,大約9成的工作機會在100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從歷史經驗看來,科技的進步會提升生產力,因而縮短工時、工資也相對提升。但福特指出,美國的經驗顯示,生產力與工資的同步提升自70年代以後就脫鉤了。

這代表的是,生產力仍然繼續上升,但薪資卻不再隨之上漲。增加的利潤集聚於老闆手中,而非一般勞工,「我們看見,機器開始取代工作者的價值。」

資訊科技深入各種產業 帶來大規模影響

福特表示,過去的自動化進程縮減勞力工作機會,這些勞動者隨之流向其他產業,可能是服務業。但這新一波自動化的影響,與過去的經驗有很大的不同。

20160122-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專訪.馬丁福特(Martin Ford)(陳明仁攝)
馬丁福特22日參加天下經濟論壇的專題論壇:兩種「人」共存的世界。(陳明仁攝)

這是因為,新一波的自動化主要驅力為資訊科技的提升。福特以3點特徵解釋其廣泛的影響力。第一,資訊科技的進步是倍數性的加速,比過去快上許多。第二,機器智慧取代的是認知性的勞力,能夠學習人類的經驗。第三,資訊科技在所有領域都獲得應用,因此是一種全面性的影響。

因此他強調,新一波自動化並不摧毀特定產業的工作,而是威脅特定的工作類型,「只要你的工作內容是可預測的、有重覆性的,就可能被取代。」

動搖現有經濟模式基礎

這個高度自動化的未來,也具有樂觀的成分。機器將可以執行單調、危險的工作,賦予人類更多自由與餘裕。但福特指出,這其中具有失去收入與成就感的潛在危機。

福特解釋,「機器不會消費。」當前的經濟模式,需要消費者進行消費。如果人們沒有工作,就沒有消費能力。他也特別關心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少數的富豪無法支持大規模的經濟活動。」他舉例,一個富豪無法一天食用1000份餐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