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1315個生命畫下的句號。世衛組織宣布伊波拉病毒恐怖疫情結束

2016-01-15 12:18

? 人氣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對伊波拉死者遺體進行消毒(美聯社)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對伊波拉死者遺體進行消毒(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宣布一項近年人類公衛戰役最重大的勝利:肆虐非洲西部長達2年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EVD),最後一個疫情熱點賴比瑞亞(Liberia)已連續42天(兩個潛伏期)未出現新病例,終於可以從疫區國家除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項勝利是不折不扣的慘勝(Pyrrhic victory):延燒10個國家、2萬8638人感染、1萬1315人死亡、將近2萬3000名兒童淪為孤兒、約1萬7000病後餘生者身心破碎、超過500位公衛人員犧牲。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處理伊波拉死者遺體(美聯社)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處理伊波拉死者遺體(美聯社)

2013年12月,瘟疫浩劫揭開序幕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早在1976年就為人所知,之後出現幾次規模不大的疫情。2013年12月,幾內亞(Guinea)南部一個小村莊美良度(Meliandou),一個2歲小男孩瓦穆諾(Emile Ouamouno)在嚴重的高燒、疼痛、嘔吐、腹瀉與出血之後死亡,他的姐姐、母親與祖母也先後死於類似症狀,這場瘟疫浩劫揭開序幕。

疫情從鄉村直撲都會區,而且跨越國界。2014年3月底,位於幾內亞南方的賴比瑞亞出現第一個病例。2014年5月,獅子山(Sierra Leone)宣告淪陷。之後疫情蔓延到鄰近的奈及利亞、馬利與塞內加爾,並遠渡重洋進犯美國、英國、義大利與西班牙。不過絕大部分的死亡病例都集中在幾內亞(2536人)、賴比瑞亞(4809人)與獅子山(3955人)3國。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區地圖(維基百科)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區地圖(維基百科)

獅子山、幾內亞先後脫離疫區

去年11月7日,獅子山率先脫離疫區,舉國歡騰。幾內亞也在去年12月29日除名。但是賴比瑞亞就好事多磨,去年5月9日、9月3日兩度宣告解除警報,但疫情兩度死灰復燃。今年1月14日是第三度宣布,希望不會再生波折。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美聯社)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美聯社)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表示:「脫離疫區是一座里程碑,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我們必須指出,工作仍未完成,因為疫情還是有可能捲土重來,一部分倖存者的體內仍有病毒。」

解除警報?賴比瑞亞戒慎恐懼

賴比瑞亞公衛當局也是戒慎恐懼,持續密切監控任何疑似病例;該國民眾一旦死亡,遺體必須先進行伊波拉病毒化驗,然後才能入土為安。

當地的一位救護車司機蓋拉(Follay Gallah)去年造訪一處疫情社區後染病,對疫情解除表示欣慰,但也說:「如果我們不把該做的事做好,還是有可能噩夢重演。」

幾內亞的公衛人員為民眾注射伊波拉疫苗(美聯社)
幾內亞的公衛人員為民眾注射伊波拉試驗疫苗(美聯社)

伊波拉病毒潛伏期21天,主要是透過病患與病死者的體液傳染,部分痊癒者體內仍有病毒,造成疫情死灰復燃。另一方面,男性的精液也有可能導致性伴侶感染。儘管各方積極研發試驗,但目前伊波拉病毒還沒有官方核可的治療藥物與疫苗,醫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療。

這一波史上最大規模伊波拉疫情爆發,也讓應變遲緩、組織無方的世衛飽受抨擊。布瑞南在14日的記者會上坦承:「大家都認為在疫情爆發之初,世衛與國際社會反應太慢,掉以輕心。事後看來,我們的確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未來再發生緊急狀況,各位會看到一個更能即時反應、行事更有效率的世衛組織。」

無國界醫生:關鍵是政治意願

無國界醫生(MSF)主席廖滿嫦14日表示:「我們必須從這次經驗中汲取教訓,以改善未來可能爆發的流行病和被忽視疾病的應對工作。此次應對伊波拉工作不足,並非因為缺少國際手段,而是因為缺少快速調配援助來幫助社群的政治意願。病人和被波及社群的需要,必須放在任何應對工作的核心位置,比政治利益更重要。」

自此次疫情爆發,無國界醫生就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建立治療中心,提供心理支援、健康推廣、監測及追蹤曾接觸感染者人士等服務,總計花費9600萬歐元(新台幣35億元)。在爆發高峰期,無國界醫生在三個國家雇用近4000名當地員工以及逾325名國際員工抗疫,共接收10376名病人,其中5226人確診是伊波拉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