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追不到,卻還是甘願賣命?精神科學家60年前就知道如何操縱工具人了!

2015-12-17 16:25

? 人氣

為什麼許多人明知自己被心儀對象當成「工具人」,卻仍不死心地繼續做牛做馬、期待對方有一天會愛上自己?一個60年前的超殘忍實驗或許說盡了人性的真實,原來只要適時給人一點希望、一點曖昧,他們就不會陷入絕望,甘願繼續賣命下去……(編輯引言)

里赫特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也是二十世紀的精神生物學先驅之一。如果你自認是「夜貓子」,或是常受長途飛行導致的時差所苦,那你欠里赫特一份情,因為在我們體內用來調節作息的「生物時鐘」便是由他率先提出想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里赫特的父親是工程師,使他從小就對事物運作的原理感興趣。他小時候會花上數個小時拆解鎖或時鐘,然後再拼回去。在他獲得碩士學位並當上教授後,他會長時間待在實驗室內東搞西搞,並想出用來觀察生物行為的鬼點子。雖然他研究過許多動物的行為,猴子、樹懶、河貍,不過他的摯愛還是老鼠。他特愛世界上最常見的鼠類:褐鼠(Norway rat)。里赫特認為褐鼠在許多方面都是研究人類時的完美替代品。褐鼠的飲食需求(以及味蕾構造)幾乎與人類相同;牠們常常(雖然不太明顯)住在同一個地方;而且與一般人的認知不同,褐鼠其實相當乾淨。

里赫特曾寫下:「如果我有神力創造一種動物,令牠適合進行所有能提昇人類福祉的實驗,我的創作大概也無法超越褐鼠。」

不過褐鼠並非全都一樣。里赫特很早就發現居家褐鼠和野生褐鼠間有天壤之別。其中之一是腎上腺。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是老鼠和人類的抗壓性關鍵。野鼠的腎上腺比家鼠大得多,有時可到三至八倍大。失去腎上腺的野鼠會成為「廢鼠」;然而家鼠卻不怎麼受影響。形成對比的是重要性腺,例如卵巢或睪丸。切除野鼠性腺後的影響不大;被切除性腺的家鼠卻會完全失去生氣。家鼠面對各種情況的反應都比野鼠更弱、更溫和,但適應性也更好-這點深深地吸引了里赫特。

里赫特在1950年代進行了一場依今日標準看來殘酷無比的實驗。他找來一打家鼠,將牠們分別放進裝了半瓶水的鐘型玻璃瓶,然後眼睜睜看著牠們溺水。這個實驗的目的在於測量老鼠會游多久才放棄,並沉到水下溺死。里赫特發現第一隻老鼠在水面奮力地游了一會後便潛到底部,開始繞起圈圈,用鼻子探索瓶壁。

「牠再也沒回到水面,在進入水槽兩分鐘後溺死。」里赫特紀錄。有另外兩隻老鼠也是差不多的死法。有趣的是,其餘九隻老鼠並沒有那麼輕易放棄;牠們游了好幾天,然後才放棄掙扎、沉入水中溺死。

接著輪到野鼠。野生褐鼠的泳技是出了名的好,而且里赫特還選了特別野的:這些褐鼠才剛被捕獲沒多久,個個兇猛無比。牠們被關起來時的反應相當激烈,而且隨時都在尋找逃跑的方法。里赫特將這些野鼠一一放入特製的水牢中,然後牠們也一一地讓里赫特大感驚訝--不過入水幾分鐘的時間,三十四隻野鼠全都溺死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