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是人生最痛苦的時期?

2018-11-29 16:19

? 人氣

編按:對大部分人來說,25歲是剛剛踏進社會、正要開始學以致用、努力實現夢想的年紀,這個年紀的我們懵懵懂懂,也許還不知道該怎麼設定目標、要有哪些作為,可以對未來的自己更有幫助。

因此,從一些離25歲還不算太遠的前輩們口中聽來的建議,想必能讓即將面臨25歲的新鮮人們有所準備,也想想對未來的自己可以有怎麼樣的期待。

「你覺得25歲應該要做到什麼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些人希望能夠可以順利碩士畢業,有些人想要創業,有些人決定先當完兵,還有些人希望可以寫出一本小說。

有人說,15歲到25歲,是期許美好的未來;35歲看25歲有太多的遺憾;但真正的25歲,是人生最痛苦的日子。

所以我們在學長姐說社團發起這個話題,不過我們把年紀設在初出社會的25歲,希望藉由討論,讓年輕的朋友們知道「過來人」會有什麼想法,而還沒有25歲的人又對自己有怎樣的期待。

求學/初出社會時期,盡情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

有很多人會用30歲作為分界,或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25歲前都在讀書(大專或研究所),或剛開始工作幾年。

25歲前,因為學生時期比較沒有包袱,學長姐們的建議是不要對自己設限。在學校的時期就該多多嘗試跟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找到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BenQ亞太區前總經理李惇弘就提到,自己在求學的過程中,從高中可以讀炙手可熱的醫學系但改選機械系,大學探索到最後決定研究所改念管理碩士。他說,開始工作以後轉換跑道要花很大的力氣,所以趁著還是學生,有比較多的時間夠認識自己,而且嘗試所需的「成本」不高,才能大膽嘗試。

在最沒有壓力和時間成本的時刻好好找到自己的方向,確定未來想發展的領域後,然後專精這個領域,成為其中的專家,開始工作就能全力朝著目標前進。

制定5年計畫,反推自己需要的能力

有許多學長姊從「過來人」的角度往回看,希望當時的自己能夠把握交換學生的機會、多多增強外語能力、學習寫程式,或者完成騎車環島的夢想等。這些惋惜都來自25歲後的他們發覺自己需要增強的能力,或者開始工作後沒有那麼容易實現的夢想。

如果未滿25歲的你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些甚麼,從這些分享中可以推薦你一種方式:先訂下5年後的目標,往回推算達成目標需要的能力,再規劃如何在時間內讓自己獲得這些能力。

來台創業的日本人小哈說,大學出國遊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伊拉克的室友,當時正在進行的美伊戰爭讓他每天都很難過的在房間哭。小哈想幫助他,這個念頭也間接讓他決定要在30歲左右創一家和網路有關的公司,希望能藉著未來發展的趨勢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