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醫師一定要接生嗎?國內執業婦產科醫師,近半一年內完全未接生

2018-10-14 09:10

? 人氣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產科醫師從事接生業務,常須一年365天、24小時待命,碰到難產的產婦,在產房連續工作數十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對體力的負荷與挑戰更勝其他科別。(資料照,取自林口衛生所網站)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產科醫師從事接生業務,常須一年365天、24小時待命,碰到難產的產婦,在產房連續工作數十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對體力的負荷與挑戰更勝其他科別。(資料照,取自林口衛生所網站)

各大醫院住院醫師(PGY)招募是婦產科專科醫師養成的搖籃,過去十多年來應聘率始終維持6成上下的婦產科PGY卻已連續4年滿招,這是否代表偏鄉產科醫師缺乏的問題緩解有望?其實不然。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直言,婦產科以婦科及產科為次專科,換言之,一般民眾認知的婦產科醫師未必專長或願意從事格外辛苦、且須24小時on call的接生業務,特別是投入偏鄉醫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是診治婦科疾病、不孕治療、產前檢查、接生業務…,婦產科醫師的業務多與女性息息相關,部分害羞的女性向婦產科求診時,可能也會特別指定女性醫師,影響所及,少數對醫療現場比較陌生的民眾可能以為,女性婦產科醫師說不定不比男性少,甚至可能更多。

20181012-SMG0035-01_02-各縣市出生嬰兒數與婦產科執業醫師比
 

體力負荷大 婦產科醫師一向男多於女

不過,上述推論可是大錯特錯。黃閔照表示,長期以來,婦產科的男女性別差距(男比女多)與其他專科醫師相較非但一點都不遜色,更甚者,由於產科醫師從事接生業務,常須一年365天、24小時待命,碰到難產的產婦,在產房連續工作數十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對體力的負荷與挑戰更勝其他科別,所以,有自信選擇婦產科的女醫師並不算多。

根據統計,隨著國內教育持續普及以及女力崛起,與其他科別的女性醫師一樣,近年女性婦產科醫師的人數與比率都在逐年爬升。直到1992年,台灣婦產科專科醫師中女性的比率仍只有8.97%,經過近30年,目前全國總數約2500名在第一線執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中,女醫師人數才終於增加至500多人,比率22.25%。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西醫醫師目前執業人數總計約有4萬6000多人,其中又依其專長及訓練分為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家醫科、骨科、神經科、神經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精神科、復健科、整形外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解剖病理科、臨床病理科、核子醫學科、急診醫學科、職業醫學科、口腔顎面外科、口腔病理科及齒顎矯正科等26個專科。

有趣的是,相較其他多數專科,過去醫學院女性畢業生更少選擇婦產科為專科,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多是礙於婦產科的體力負荷太重。然而時至今日,在少子化的台灣,接生顯然已不太可能成為婦產科專科醫師主要或唯一的醫療服務項目。

20181012-SMG0035-01_01-各縣市15歲以上女性人口數與婦產科執業醫師人數比
 

婦產科住院醫師 近年高達70%是女性

黃閔照坦承,根據婦產科醫學會針對所屬會員的問卷調查,目前國內執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中,過去一年完全未從事接生業務的比率就高達45%;其餘55%、總計1361名有接生經驗的婦產科醫師中,一年總接生數未達10人者就多達856人。也就是說,國內多數婦產科專科醫師早已無法經常性或僅靠接生為業,否則可能早就餓死了。

事實上,婦產科醫師即使懂得接生的專業技術,也不代表有意願經常性從事接生,對於偏鄉來說,「婦產科醫師未必等於產科醫師」或許讓人有點失落,但對於部分礙於個人體力難以負荷接生業務、對婦產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醫學院女性畢業生來說,卻無異是解了套。影響所及,光看近年各醫院婦產科錄取的住院醫師中,平均有高達70%的比率是女性,就是相當具革命性的變化。

話說回來,黃閔照強調,現在順利進入各大醫院婦產科受訓的住院醫師(PGY),就算一切順利,也要4年後才可望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證書;所以,若現在就要以此評論未來國內整個婦產科的生態是否可能完全翻轉,可能仍言之過早。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