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誤診 小心「結節硬化症」上身

2015-05-13 17:52

? 人氣

世界結節關懷日前夕,由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病友組成的樂團Manbug熱情演出,呼籲更多病友站出來接受治療。(余志偉攝)

世界結節關懷日前夕,由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病友組成的樂團Manbug熱情演出,呼籲更多病友站出來接受治療。(余志偉攝)

罕病結節硬化症病徵多樣  國內有四分之三患者未就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伯軒出生58天時,我帶他去醫院看臉上的溼疹,也順便讓醫師看看伯軒身上的白斑,當時看診的是一名小兒神經內科醫生,他看了那白斑,就幫我們安排腦部超音波跟心臟超音波檢查。」伯軒媽媽回憶,那時候覺得很納悶,明明帶孩子來看濕疹,為什麼要照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伯軒心臟已經長了一個橫紋肌瘤、腦裡面也有結節。原來,他罹患的是一種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皮膚上的白斑只是這個疾病的諸多症狀之一。

世界結節關懷日記者會,世界結節硬化症權威教授Jozwiak。(余志偉攝)
世界結節關懷日記者會,世界結節硬化症權威教授Jozwiak發表這種罕見疾病的病徵。(余志偉攝)

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患者在許多組織都可能有細胞不正常生長的可能,在全身各處器官產生結節。國外文獻資料顯示,約莫每6000名到10000名活產胎兒就可能有一人罹患此症,不過依據健保資料顯示,台灣結節硬化症就醫人數不到500人。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陳沛隆醫師表示,由於結節硬化症病徵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器官,如果沒有好好的把這些器官的病徵綜合起來去判讀,很多人因此被延誤診斷;若根據世界上的預估,一萬人當中會有一個結節硬化症病人,台灣推估可能有超過2000名患者,因此可能還有4分之3的病友並未得到正確的診斷或就醫。 

結節硬化症的治療與細胞比較圖。(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提供)
結節硬化症的治療與細胞比較圖。(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提供)

 醫師:病患與各科醫師協力   結節硬化症不漏接

結節硬化症影響多個器官,疾病表現非常多樣化,從胎兒出生前、一直到成長過程、成人,各個階段都可能持續有新病灶出現。例如,部分患者還在胎兒階段,心臟就已經產生腫瘤。95%患者會出現皮膚血管纖維瘤,或是白斑、像青春痘或是疤痕般的痘或疤、鯊魚樣的皮膚等。此外,患者腦部病灶也可能造成癲癇、影響智力與身體成長。一旦病灶發生在肺臟會造成咳血、氣胸,發生在腎臟會佔據原有細胞的生長空間,造成腎功能低下、出血,嚴重情形甚至需要洗腎。

世界結節關懷日記者會,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陳沛隆。(余志偉攝)
世界結節關懷日記者會,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陳沛隆指出結節硬化症可能被誤診的原因。(余志偉攝)

目前醫界已知 TSC1 及 TSC2 兩個基因的致病變異點會造成結節硬化症,大約80%結節硬化症患者可以在這兩個基因上找到致病原因。估計有3分之2病患是新發生的基因變異造成,另外3分之1則是父母之一本身也是結節硬化症患者而往下一代遺傳。不少人發現孩子罹病後,不敢繼續生育。

從家醫科、皮膚科、小兒科、胸腔科、腎臟科、泌尿科、眼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科、復健科、精神科、基因醫學部、牙科,甚至婦產科都可能碰到結節硬化症病患。需要病友與各個領域醫師,共同把關。民眾一旦發現有皮膚白斑合併有癲癇等症狀,應及早就醫;在治療上面藥品陸續開發,各領域醫師一旦發現有疑似患者,可以正確診斷、盡早治療,讓過去的罕見疾病可以得到妥適治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