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冉觀點:經濟奇蹟之下匆促的決定─還原日本福島核災的原因之二

2018-08-28 07:00

? 人氣

海嘯沖毀核能廠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線,海水抽水機(露天設置的!)(賀陳冉提供)

海嘯沖毀核能廠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線,海水抽水機(露天設置的!)(賀陳冉提供)

前文探討福島核災的原因是因為核電廠建太低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從經濟的角度,為了省錢降低高程。在廠區整地時決定大規模開挖,將原始廠址高程由35公尺降低至10公尺,造成海嘯越過廠區,先沖毀用以冷卻反應爐的海水抽水機,再淹掉停電時用以發電的緊急柴油發電機。反應爐無法冷卻,溫度持續升高,終於造成世紀大災難。

本文嘗試解讀為何日本在戰後經奇蹟期間,東電會以經濟的角度,放棄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專業與敬業精神。

最後,再以各國濱海核電廠高程,以及電廠救命用的緊急柴油發電機的高程,說明我國即使是老舊的核一核二核三,都比全世界絕大部分包括日本在內還要安全。

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海嘯牆是建在碼頭堤防上,遠方為海嘯來襲。(賀陳弘提供)
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海嘯牆是建在碼頭堤防上,遠方為海嘯來襲。(賀陳冉 提供)

日本戰後經濟奇蹟大規模建設可能是福島核災的遠因

1950年由於韓戰的爆發,日本成為美軍軍需生產和維修的基地,以及加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都讓日本經濟欣欣向榮。時任首相的池田勇人(Hayato Ikeda) 在1960年提出「所得倍増」計畫,希望藉由降低利率以及私人企業減稅,以鼓勵消費;同時政府也大舉興建港口、機場、鐵公路等基礎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實際的經濟成長遠超過預期,原訂10年的計畫,僅六年的時間國民平均所得就達到了倍增的計劃。從而開展全球矚目在1960至1980年長達20年期間每十年GDP成長5倍的經濟奇蹟!

表一
表一

自有能源不足向來是日本的隱憂,雖然日本原子能委員會(Japan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JAEC) 在1966年才發佈「核能發電基本政策」,訂定核能發電技術與燃料的本土化二個政策方向,但是日本核能電力公司Japan Atomic Power Company 卻採用英國技術,早在1961年就開工建設全亞洲第一座原子能發電廠-東海原子力発電所(Tōkai Nuclear Power Plant)。

參考維基百科以及Historical construction costs of global nuclear power reactors等資料[1],收集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印度,以及韓國等七國共166座核能電廠、371個反應爐,總容量308,841百萬瓦之核能電廠,整理各核能電廠以及反應爐之類別、型號、建廠與商轉時間、裝置容量,以及建造費用,分析整理1960-1970年日本經濟奇蹟期間各國核電廠建廠之資料比對如下表[2]:

一、美國與法國都是核能發電技術的先行者,雖然在50年代就開始試建核能電廠,但都在60年代才真正開始商業化推廣;德國與日本雖都是二戰的戰敗國,或許是基於百廢待舉的急迫性,反而是最積極發展核能發電的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