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霞觀點:重振衛生所「小兵立大功」榮景

2018-08-16 06:50

? 人氣

監察委員張武修(右)、蔡崇義(左)針對「新北市政府及衛生所流感疫苗數據嚴重造假」一事,召開記者會並提出糾正。(顏麟宇攝)

監察委員張武修(右)、蔡崇義(左)針對「新北市政府及衛生所流感疫苗數據嚴重造假」一事,召開記者會並提出糾正。(顏麟宇攝)

長年默默在公衛體系最基層辛勤守護民眾健康、鮮少被社會關注的衛生所,日前居然上了媒體頭條。但是,很遺憾的,是個負面新聞:監察委員調查,去年疾管署發給全台370個衛生所流感疫苗劑數,與衛生所實際接種記錄比對,發現31萬劑不知去向。監委以新北市三重區衛生所被舉報去年銷毀1.5萬劑流感疫苗、浮報接種數據遭糾正為由,影射全台衛生所也可能有銷毀或丟棄疫苗、虛報接種數據的行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調查與報導,缺乏對衛生所歷史的、全面的、深刻的、同情的理解。在衛生所負責疫苗接種的公衛護士的臉書群引發巨大的反彈,她們說,這個事件「重重的砍了基層公衛人員好幾刀」、「嚴重污名化、妖魔化衛生所」、「深深傷害所有為疫苗接種工作付出辛勞的基層公衛人」、「嚴重打擊公衛體系第一線工作者的士氣」。

新北市三重衛生所浮報接種疫苗數據,遭到監察院糾正。
新北市三重衛生所浮報接種疫苗數據,遭到監察院糾正。

台灣光復之後,在台灣各鄉鎮區普遍建立公衛體系最基層組織─衛生所,這是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里程碑。一九五○到一九七○年代,許多傳染病橫行台灣,嚴重打擊台灣的社會經濟。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賦予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接觸、拜訪,展開衛生教育、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等等大量的公衛工作。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再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的全力配合,使得大多數傳染病在六○、七○年代即消聲匿跡。這時期,衛生所工作人員精神抖擻,社會大眾稱讚他們「小兵立大功」。

不幸的,進入1980年代,政府注重基層公共衛生的政策有了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醫療化、醫療商品化、市場化。1983年開始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醫中心,

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且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的競爭行列,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1990年代,政府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希望衛生所自負盈虧,逐漸縮減經費及人力支持,衛生所工作人員為提供民眾醫療商品以增加衛生所收入而疲於奔命,全民健保實施以後,衛生所更忙於提供有給付的醫療或保健服務。

上述的醫療服務佔衛生所工作的大宗。此外,中央健保署、疾管署、國健署、食藥署、社家署、及衛生福利部八司,以及地方縣、市衛生局,眾多上級機構交待或規定給衛生所的大量工作,使得衛生所的業務超過100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重視、不珍惜他們的努力的情況下,衛生所工作人員,尤其公衛護士,流動率很高;很多工作人員有倦怠感,希望能早日退休;造成工作人員嚴重缺額。在我們的訪談研究中,公衛護士這麼訴說:「我們被目標數壓得死死的,非常累」、「我們的工作又多又雜又累」、「我們是做到流汗,卻被人嫌到流涎」,許多公衛護士對衛生所現況及前景很悲觀。

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經費緊縮、政府機能萎縮,再加上公衛體系本(預防)末(治療)倒置,導致基層衛生組織長年廢功,這是制度性問題,不能怪公衛體系基層長年堅守職責的衛生所工作人員。事實上,衛生所工作人員在長年極為不利的工作條件下,竟然仍能勉為其難,展現他們為基層衛生事業奉獻每一滴血汗的精神,實屬不易。政府不應該糟蹋基層衛生人員的血汗投入,應該重視衛生所的專業職能,提供充分的人力與資源,重振衛生所當年「小兵立大功」的能量及榮景。

*作者為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