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經歷99次死亡之後,石頭憑什麼呼吸?

2018-08-12 06:20

? 人氣

袁凌寫沒有人關注的陝西煤礦務工人員的矽肺病現狀,《血煤上的青苔》、《塵》等作品轟動一時,後又創作《守夜人高華》、《走出馬三家》等經典特稿,奠定了在新聞特稿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取自新浪網)

袁凌寫沒有人關注的陝西煤礦務工人員的矽肺病現狀,《血煤上的青苔》、《塵》等作品轟動一時,後又創作《守夜人高華》、《走出馬三家》等經典特稿,奠定了在新聞特稿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取自新浪網)

來自陝南山村的袁淩,在編輯眼中的樣子是:「他微微彎腰,一身樸素的休閒裝搭配不很高的個頭,很容易就淹沒在人群中。眼神閃爍著看向前方,仿佛有一種隱隱的怒和威嚴。在真的看到來人之後,又現出某種奇妙的,屬於青少年的害羞神采。」在我離開中國前兩年,偶爾在北京方舟教會主日禮拜中遇到袁淩,彼此只是簡單地交談過幾句。那時,我的處境極度惡劣,老朋友一個個地進了監獄,我再也沒有結交新朋友的願望。我只知道袁淩也靠寫作為生,或許被生命中的黑暗所壓迫,到教會來尋找上帝。我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找到上帝,數年以後,我讀到他寫的名為《石頭》的詩歌,心中略感安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神說/不要回顧/免得你變為石頭//那我們能是別的什麼?//除了在貧乏的地面/我們何處會長成花朵?/山口的微風裡/都是稻草人//水流在卑下之處/陰處的雪長久不化//倒影模擬身體/風箏學習飛鳥//石頭憑什麼呼吸/感到周圍的空氣。」

正是在我離開中國的2012年,袁淩的「新聞特稿」或「深度報道」如同井噴般問世。他寫沒有人關注的陝西煤礦務工人員的矽肺病現狀,《血煤上的青苔》、《塵》等作品轟動一時,後又創作《守夜人高華》、《走出馬三家》等經典特稿,奠定了在新聞特稿界首屈一指的地位。這本《青苔不會消失》就是袁淩從多年寫的特稿中挑選的12個故事,分為「卑微者」、「出生地」和「生死課」3個部分。書名來自於作者的一首短詩:「青苔不會消失/只要世上還有/最後一個窮人。」他筆下那些卑微的生命,連小草都算不上,如同無根的青苔,卻更加倔強地生長在找不到任何一點養分的石頭上。

袁淩曾以當地狀元的成績考入西北大學,後又就讀於復旦大學和清華大學,然後在多家媒體擔任記者、編輯和管理層,如果繼續這條路,多少也算是「成功人士」。然而,他始終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的爾虞我詐,一度回到老家的山村過極簡的鄉居生活。在當地,他是一個人們沒怎麼聽說過的作家,在鄉村縣城四處游走,如同一個不務正業的怪人。他的父親是一名退休的鄉村醫生,曾期望兒子進入政府做官,如今看清了兒子的前程不會像其他後生那樣風光,也只好由他去了。這麼多年來,袁淩一直在準備著那項特殊的事業——寫作,但既使說出來,鄉裡人也弄不明白,文字的東西畢竟不像一所大房子、一輛好車和賬戶裡的存款那麼具象。如果沒有在大城市買房、當官或經商,在鄉親們眼中就是一名標凖的「失敗者」。其實,袁淩也買了房,只是和鄉親們預想的不一樣——那是一間坐落在八仙大山溪半坡上的土屋,屋前長滿了青草,屋後埋著一截水管,水從山谷裡的泉水中引來,滋滋地流在草地上。袁淩寫道,這流動著的水管「像是有一個靈魂專意藏在地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