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志、也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沒有比你低等」盧凱彤離世:32歲歌手的跌宕人生

2018-08-07 10:35

? 人氣

盧凱彤。(BBC中文網)

盧凱彤。(BBC中文網)

「將鬱燥滋味紋上右臂,不蓋掩我傳奇;不只有焦慮還有樂器,跟我走赴遠地;重生,童年若不欣喜 ,何妨自今天起;人生,人人或自三張起,不必太悲;揮揮手告別這字頭,今天起快樂我自求,不想將畏懼當最知心朋友……」這首《廿九歲的遺書》,是盧凱彤躁鬱症病情好轉後的一首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僅32歲的盧凱彤,8月5日上午,在跑馬地從20幾層高樓墜下,傷重身亡。香港警方表示,案件無可疑,列作自殺案,現場沒有遺書。這則自殺消息震驚香港樂壇,各界紛紛悼念這位年輕的音樂奇才。

盧凱彤15歲時與林二汶合組at17出道,兩人不賣外表、只賣音樂,以電子民謠闖出了自己的天地,把非主流音樂帶入主流,以女性彈吉他、不硬銷女性美等,打破了外界對女歌手固有的性格定型框架。

其後,盧凱彤以個人發展,喜歡把社會議題帶進音樂,其獨有的電子民謠搭配搖滾風格,深植香港、台灣樂迷的腦海裡,由於在台灣發展順利,她同時獲得「香港之光」的美譽。

她不怕大陸封殺,表達自己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又試過在台灣金曲獎高調「出櫃」,宣佈已在加拿大與台灣女伴結婚,成為首位宣佈結婚的女同志華語歌手。

然而,她幾年前證實患上躁鬱症,一度消失於幕前,病情好轉時,她成為了情緒精神健康議題的倡議者,不怕以自身的經歷,鼓勵外界深入了解情緒病。

at17的傳奇

「若要錯失永不能守,得到也不代表長久;假使快樂有盡頭,痛苦也未會不朽。寂寞半點假如不能承受,這生命注定過得不易;笑與淚,亦有時候。」一首《The best is yet to come》是不少香港樂迷對女子歌唱組合at17最早的記憶之一。

盧凱彤1986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4歲時回到香港讀書,2001年加入黃耀明領軍的「人山人海」製作公司麾下,與林二汶成立組合at17。組合名字的意思是,當時盧凱彤15歲,林二汶19歲,平均一下就是17歲。

盧凱彤事實上可以不走音樂之路,她在公開考試的成績出眾,升學綽綽有餘,但她熱愛音樂,為了音樂事業而毅然棄學。

at17出道之時,正是香港流行少男少女偶像組合的時期,較她們早出道一年的有Twins,同期還有Shine、Cookies等,這些組合有強勁的團隊做包裝,以載歌熱舞、年輕活潑形像,主打主流年輕人市場。

AT17
at17 在2017年再度合體,並再次共同獲獎。

在面對激烈競爭、又沒有龐大宣傳下,at17首張專輯賣出三萬多張,算是不錯的成績,其後的專輯亦屢獲殊榮。

at17以「自己音樂自己演奏」聞名,無論在唱片錄製還是現場演出,盧凱彤幾乎包辦所有吉他演奏。她和林二汶在台上表演,大多沒有華麗的舞台效果,兩人穿著簡單、拿著吉他,是她們表演的標記。

在她們出現之前,事實上香港甚少主流少女組合,會自行創作又自彈自唱,有評論認為,香港原本將吉他視為「男性的樂器」,在主流中甚少出現女性彈奏吉他的畫面,過往有一些香港女歌手,例如盧巧音、何韻詩也會以吉他自彈自唱,但均不是這些女歌手專屬的樂器。但at17中的盧凱彤彈奏木吉他或電子吉他,補充了女性也可以彈奏吉他的畫面。

當年,一些歌手或樂隊上台要「咪咀」,即是現場播放錄製版音樂,表演者用口形裝作唱歌,然而at17甚少這樣做,她們現場演奏水準獲得觀眾和傳媒認同。

盧凱彤小時候便受父親影響,開始學習吉他,「就算身邊的人不支持,當你拿著它去彈出自己喜愛的曲目時,那種快樂我相信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只要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便堅持去做吧!」

她們與傳統的偶像女歌手不一樣,從不以女性美的面目示人,不會穿性感衣服,通常是穿著T-shirt牛仔褲,林二汶的體型常常被熱議,at17接受訪問時甚少談及戀愛、消費、服裝化妝的議題,而是專心討論音樂,在香港娛樂生態中很罕見。

但正因為這種不願隨波逐流,令她們甚少接到廣告代言。而她們也見證了香港唱片業的沒落,兩人的音樂雖然贏盡口碑,但卻無法繼續走下去。

獨闖台灣

2010年,組合宣佈暫時分開發展,盧凱彤先後為陳奕迅、容祖兒、鄭秀文等歌手擔任御用吉他手,期間也積極籌備自己的個人專輯。

離開了at17後,她的音樂盡顯自己的風格,也加強了自己在音樂上的自主性。

Ellen Loo

「她的吉他功力毋庸置疑,但她不需用複雜難懂的技巧去展示實力,反而一句Hook Line,簡單搶耳的一段Riff就能留住你的耳朵,《荒蕪中起舞》、《Summer Of Love》、《囂張》、《還不夠遠》等等作品就最佳例子。還未開口唱,她的吉他已經告訴大家『我是盧凱彤』,如她的簽名一樣,獨一無二。」《香港01》刊登的一篇樂評這樣寫到。

後來,盧凱彤獨自前往台灣發展,轉戰國語音樂市場。起初,她在街頭、酒吧、小吃店門口自彈自唱,後來發行的國語唱片,亦得到了肯定,2013年首次入圍台灣金曲獎。

她的曲風轉趨更強烈的搖滾味道,也加強了編曲的效果,有時候,她的錄音過程全是她一人包辦,由主音、和音、吉他、敲打琴箱等等——這並非一般歌手會使用的方法。

而雖然再沒有林二汶在旁,台上只有她一個人拿著吉他,但這無阻她帶領觀眾享受現場音樂。盧凱彤在台灣名氣愈來愈大之際,有香港媒體形容她是「香港之光」。

躁鬱症困擾

然而,2013年,盧凱彤籌備舉行個人大型演唱會,壓力過大一度有尋死念頭。

盧凱彤家族裏有情緒病史,17歲時就曾經歷過輕度抑鬱症。這場音樂會給她帶來了情緒的徹底大爆發,嚴重時還出現幻聽、手抖的症狀,還有踢牆等自殘行為。

在好友規勸下,盧凱彤停下工作,尋醫治療,並於2014年確診患上躁鬱症及人群恐懼症。經過一年的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盧凱彤逐漸走出躁鬱症陰霾。

ELLEN LOO

她再次投入樂壇,並不害怕在接受訪問時,坦承自己的情緒病經歷,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受情緒困擾的人,要勇敢面對,又會提醒這些病人身邊的家人朋友,要耐心聆聽情緖病人說的話。

她說,自己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戰勝躁鬱症。治療躁鬱症期間,盧凱彤還通過繪畫抒發情緒,作畫超過100幅,她為這些作品舉辦首個個人畫展《Pillow Talk》,畫作義賣後捐給慈善機構。

「我覺得我和世界和好了,我想通了,一切源自愛,愛包含了痛苦在其中,愛是何其偉大,讓它不僅有擁抱和光明,也有痛苦和受難,但我們不能夠只看黑暗和謊言,然後罵世界沒有愛。我現在盡量擁抱所有東西,」她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說。

在2015年11月的一場音樂會上,她在觀眾前,跪在一面大鏡子前,親手為自己剃光頭,寓意重生。

同志平權

重返樂壇的盧凱彤憑借歌曲《還不夠遠》,在2017年奪下第28屆台灣金曲獎最佳編曲人。上台領獎的時候,她大膽出櫃,公開表示自己已與台灣女攝影師結婚。

盧凱彤在台上說,「有一個人,我今天一定要感謝。沒有她,我不會在七年前寫第一首國語歌。沒有她,我根本不會想要來台灣發展。我要感謝我太太,我跟我太太去年在國外結婚。謝謝她,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完整,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我的音樂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但有了你,誰還需要完美。」

盧凱彤因此成為華語樂壇第一位宣佈結婚的女同性戀者歌手,以及爭取LGBT權益和支持婚姻平權的代表人物。

盧凱彤曾坦言在公開出櫃後受到攻擊,甚至被人用描述下體的字眼侮辱。然而她卻說:「我告訴自己不要被這些評論刺激,我覺得他們是不了解,沒受過教育,他們不知道同性戀、性傾向有些是天生的......其實我們沒有兩樣,我沒有比你不像人,沒有比你低等,我除了是同志以外,我還是個音樂人,我還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還有很多樣貌,不會因為是同志比你低等!」

兩人相愛8年,期間曾因距離和性格問題分分合合,最終愛情長跑修成正果,於2016年在加拿大註冊結婚。今年5月,盧凱彤還曾為慶祝結婚兩週年在社交網站高調秀恩愛,曬出與太太兩手相疊的甜蜜照片,寫道:「我們只是兩個凡人譜出平凡的愛情故事」

台灣大法官去年釋憲宣佈禁止同性結婚是違反憲法。此後盧凱彤曾表示,想2019年在台灣重新登記,屆時便可以拿到台灣身份證。誰料這竟然成為她的未了遺願。

社會議題

盧凱彤生前一直關心社會議題,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她支持參加運動的人士,香港音樂界創作的《撐起雨傘》,她也有份演唱,她又試過戴黃絲帶演出。

2015年在廣東東莞市舉辦的南方草莓音樂節,盧凱彤本來在演出名單上,但是被親中人士指責她為「港獨分子」,令她被剔除出演名單。

面對封殺,盧凱彤認為事件荒謬,認為這是言論自由,「今天,這信念也不會被動搖,願大家都能聆聽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香港許多民主派人士也發文悼念盧凱彤,其中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在社交網絡發文悼念盧凱彤,「我知道,你很關注這片土地的人和事,並會用自己的力量嘗試改變,往好的方向。不單成為楷模,不只停留在『勇敢』的安全區,還會踏前一步,作不斷被挑戰的準備。」

盧凱彤通過歌曲展現了許多社會議題。她2016年發佈的專輯《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直截了當地交代了她對世界的看法,專輯內的歌曲由核電、污染、講到城市人抽離、青少年自殺、同性婚姻、抑鬱症等等,讓她的音樂再次提升了一個層次。

例如在《賣空氣的人》裏,盧凱彤用4分10秒去抗議現代被污染的空氣和利慾熏心的發展商。她說,「房地產土地越來越貴,年輕人想要自立越來越困難,畢業後即使找到工作也養不起自己,連清水的價錢都越來越高,我開始回想到這些地球資源不就是我們應該共同擁有的嗎?」

歌曲《無核》同樣關心環保議題,核能可以為人類帶來強大的能量,但也同樣可以摧毀這個世界。盧凱彤唱道,「一定是我們對生命的無奈,毀滅了自己的光過後,繁華殆盡,橘子長得不像橘子,無核又無害。我目不暇接,卻怎麼還是感慨?」

這張專輯是她自掏腰包斥資錄成的,自己負責發行、銷售、以及其他一切活動。

「我不要求好紅,不要求去紅館,不要求賺很多錢,最希望的可能是寫出反映自己內心的歌詞,或者畫一幅令我心碎的畫作,但不一定給人看,你明白吧?」她說。

珍惜生命,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

台灣: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中國:防自殺熱線400—161—999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