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台灣安全在他們手上─「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簡史

2018-07-29 07:10

? 人氣

民國40年蔣介石總統接見美軍顧問團蔡斯少特。

民國40年蔣介石總統接見美軍顧問團蔡斯少特。

「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簡稱:美軍顧問團)」(USMAAG- U.S.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於民國40年(1951年)5月1日成立,首任團長是陸軍少將蔡斯(William Curtis Chase,1895~1986,畢業於布朗大學)。最初是為因應韓戰爆發後所擬定的「中美共同互助協定」所派出的駐臺軍事顧問團,成立之初的正式名稱為「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到民國49年(1960年)12月,才改名為:「美駐中華民國軍事援助顧問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顧問團由──團本部、陸軍顧問組、海軍顧問組、空軍顧問組、聯勤顧問組等五個單位組成,成立之初,連團長在內,美軍顧問團只有12人。直到民國43年(1954年),一江山戰役結束,中美雙方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駐華美軍人數才大幅增加,最多時曾達2,347人。雙方合作期間,美軍總共換了14位團長與16位參謀長。除第一任顧問團團長蔡斯將軍的任期長達4年外,其他人皆為2年。團長最初編階少將,後來則因尼克森總統為了擺脫越戰的泥淖與改變美蘇兩強的對峙態勢,決定與大陸發展新的戰略關係,因此在1972年訪問大陸,並與大陸簽訂《上海公報》,在公報中美國向大陸承諾將逐步減少對臺軍售與在臺軍事顧問人數。之後顧問團長編階降至准將,再降為上校。美國與臺灣斷交後,美軍顧問團就於民國68年(1979年)3月1日全部撤離臺灣,最後一位顧問團長--湯普遜上校(Hadley N. Thompton)是在民國68年(1979年)4月26日離開臺灣、28日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USTDC-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司令林德(James P. Linder)離開臺灣,總計中(臺)、美雙方軍事合作時間長達27年又10個月。民國69年(1980年)「美國在臺協會(AIT)」成立後,原有顧問團處理之軍售、技術、訓練等業務,就轉由「美國在臺協會(AIT)」駐臺北辦事處轄下之技術組掌理。

「特種技術團」的成立和結束

其實美國最早成立的「駐華軍事顧問團」是在抗戰勝利後的民國35年(1946年)3月19日在首都南京成立,當時「冷戰(Cold War)」已經開始,美國計劃將中華民國培養成對抗蘇聯的區域軍事大國,初步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確定顧問團人數為──陸軍750人(包括了航空部隊),海軍165人,總計915人。同年10月28日,「南京美軍總部」改名為「美國駐華陸軍顧問團」,包括了地面部隊、航空、後勤顧問,不久再與早在民國34年(1945年)11月23日成立的「美國海軍顧問團調查組」合併改稱為「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首任團長為魯克斯中將。之後隨任務的調整,顧問團人數最多時,曾多達10,000多人。但隨著大陸情勢的逆轉,到了民國38年(1949年)2月4日,顧問團的最後一批人員由第二任團長巴大維中將(David Barr)率領離華,抵達日本東京。同年12月27日,中華民國政府由重慶遷來臺北。隔年(民國39年/1950年)3月,蔣中正復行視事,此時大陸西南仍未完全淪陷,為了整頓撤臺的國軍部隊與支援西南地區的作戰任務,蔣中正於同年4月初指示籌設「特種技術團」,雇用美國退伍官兵和民間技術人士來臺,出任國軍之軍事顧問。這個「特種技術團」之接洽與成立,乃至人員的雇用、辭退及往返臺美之交通食宿均交由「物資局」辦理。技術團團長由與我國相當友好、曾任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的海軍退役上將柯克(Admiral Charles M.Cooke,1886~1970)擔任。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