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香港書展的40年獨立書店》不只是「貓書店」,更要做閱讀的自由飛地

2018-07-25 09:00

? 人氣

香港森記書店目前有32隻貓。(BBC中文網)

香港森記書店目前有32隻貓。(BBC中文網)

2018年香港書展即將閉幕,根據統計,入場人次已近百萬。310場文化活動,將書展背後的文化氛圍推向最高潮。但不管書展多喧囂,缺席書展的北角的森記圖書,依然在商場地庫,有書、有貓、有音樂。

「書店本來就應該是呈現一些店主很想讀者讀到的書,而且是沒有限制的,那才叫書店,你要入什麼書、賣什麼書,沒有限制的,你讓讀者去思考,你不能說這個應該,那個不應該。」森記圖書公司的老闆陳琁對BBC中文記者說,她年近60歲的雙眼,在厚重的眼鏡鏡片後依然發出少女般的熱情光芒。

隱身在喧囂街道商場地庫的森記書店。(BBC中文網)
隱身在喧囂街道商場地庫的森記書店。(BBC中文網)

從香港書展所在地灣仔會展中心再往東行不久,就會接上英皇道。英皇道是香港東區的幹道,巴士、叮叮車、私家車幾乎24小時川流不息,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從一層樓的連鎖藥店抬頭望,水療店、旅社、醫院的招牌與居民樓一起往上延伸,將天空被切割成塊狀。在這個繁忙的地段,如果不留心,很容易就錯過位於英皇道一處商場地下室的森記──你得拾級而下,穿過撲面而來的理髮店氣味,走過一排內部陰暗、亮著霓虹燈的按摩店,再經過一家電動遊戲機台店,才會看堆滿圖籍、亂中有序的書店。

森記的入口提示訪客這是一間書店。(BBC中文網)
森記的入口提示訪客這是一間書店。(BBC中文網)

「各位愛貓朋友,這是一間書店,只不過有貓相伴,千萬不要為玩貓而來,謝謝!」森記的門口貼著這樣一張佈告,佈告的下方是《劉曉波傳》的書影,一張畫上重點的剪報「禁書作家閻連科:中國蓬勃又腐敗」,一隻黑貓在《走向帝制:習近平與他的中國夢》、《我與香港地下黨》的海報下酣睡。書店中,有更多的貓自在地上或走或躺,書店彌漫著二手書氣味、微微的貓騷味和古典音樂。

「我本來覺得自己可以活到140歲,因為我很開心,書、音樂、貓,我都齊了,又有朋友,」陳琁說。但她接著說,經營書店一年比一年困難,租金壓力、銷量下跌,每每讓她焦頭爛額,「為了趕交支票,我大概不見了20年的壽命。」

森記老闆陳琁。她笑說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可能是貓的仙氣吧。」(BBC中文網)
森記老闆陳琁。她笑說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可能是貓的仙氣吧。」(BBC中文網)

陳琁守著地庫的這間小店40年,店裏出現過的貓總數超過700隻。為了維持書店生意,她賣過武俠小說,向台灣批發過香港漫畫,當過出版者,流著淚與房東講價降低店鋪租金,不變的是她堅守書店的決心。「我要想盡辦法,讓這個書店營運下去。」

2004年,她在原有的書店旁邊開始了二手書店生意。這幾年,她的書店與貓,成為遊客來香港的「打卡」景點,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森記書店也小有名氣。

缺席書展

香港書展的入場人數2017年達到近百萬,2018年書展依然人潮洶湧。(BBC中文網)
香港書展的入場人數2017年達到近百萬,2018年書展依然人潮洶湧。(BBC中文網)


今年書展有680家展商參加,但陳琁並沒有去擺攤。「現在的書展和以前不一樣,現在太吵了,人太多了,已經變成散貨場。以前你去看每一家都有特色,可以見到一些我沒見過的書,那真的叫書展,現在應該叫書節了。」

而且書展攤位租金高昂,香港龍頭出版社之一的天地圖書,光是攤位布置和租金就花了港幣一百萬,還不包含僱用工讀生的人力成本。租金太貴、人手不夠,陳琁也不喜歡趕流行賣有話題的暢銷書。

天地圖書的攤位佔地廣大,光是攤位租金和場布就花了一百萬港幣。(BBC中文網)
天地圖書的攤位佔地廣大,光是攤位租金和場布就花了一百萬港幣。(BBC中文網)

但書展也為森記帶來額外的客源,來自台灣的出版人陳先生從2009年開始,每年都會在書展期間光臨森記,他對BBC中文表示,書展上能看到的書是可以預期的,你可以專注你想找的那一塊,但像森記二手書店,你會有「不可預期的期望感」。陳先生說森記挑選過的二手書質量都很好,他每次到森記都不會空手而回。

銅鑼灣書店事件的「打擊」

銅鑼灣書店曾以專賣政治書在中國大陸遊客間知名。(BBC中文網)
銅鑼灣書店曾以專賣政治書在中國大陸遊客間知名。(BBC中文網)

在全球出版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香港的書市也漸漸走向兩極──有中國大陸資金背景的聯合出版集團(包含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業內稱「三中商」)不斷壯大,在精華地段開設店鋪,獨立書店紛紛遷往地庫或樓上,經營不下去就只能倒閉。2015年底, 專賣政治書的銅鑼灣書店書商失蹤事件 ,對香港出版自由更是造成沉重打擊。

「你說你自己這麼強大,為什麼一本書都不能帶進去?」陳琁反問中國政府對境外書籍過海關的嚴格審查。「以前有一些大陸客人進來,問我有沒有賣禁書,我說香港是沒有禁書的,我覺得這是香港最好的地方,到處的書都可以看到,只要你肯寫。但現在很多人,尤其是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有幾家都不做了。」

在香港書展上,香港天地圖書經理陳志全對BBC中文說起,現在中國過關,對書的檢查很嚴格,陳志全說,連烹飪書都過不了,只要是書都很嚴格。

陳琁和銅鑼灣書店員工林榮基是多年好友,陳琁勸過林榮基,不要賣那些政治八卦書。她認為那些書是書粗製濫造、很粗糙的。但當時林榮基說,店租貴,這些書是主要生意來源。結果巨流傳媒有限公司收購銅鑼灣書店的隔年,書店員工失蹤事件就發生了。

森記陳列的政治書。(BBC中文網)
森記陳列的政治書。(BBC中文網)

她指著靠近櫃台一處書架上陳列《毛澤東家族艷情史》、《習近平反腐肅貪大解密》等政治八卦書的櫃位說,林榮基出事之後她才開始賣這種書,她以前只賣例如《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這種比較認真一點的書。「是因為林先生出事以後,我生氣了,我覺得現在怎麼了,連這些書都不能賣,」於是才有這樣的櫃位出現。

但陳琁坦言,來她店裏找尋政治書的客人不多,可能是因為書店布置的關係,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因此吸引到"氣場相合"的客群。她說森記無法吸引到專門來找政治書的大陸客,一來是因為森記身處地庫,已經過濾掉走馬看花的遊客,二來是森記本身也不是主打政治書,因此來的多半是尋找典籍的客人。

「回到文革」?

森記在2004年因為增設二手書店,有更多空間收養貓。(BBC中文網)
森記在2004年因為增設二手書店,有更多空間收養貓。(BBC中文網)

「我覺得我以前是在大海暢遊,後來他們告訴你不能遊到對面浮台,有些人還是要遊過去,就給你加個閘……本來是海水,他們拼命給你加很多淡水下去,那個浮力就不一樣……」陳琁講起「香港漸漸失去自由」的話題時,用了這樣的比喻。

「一個人如果不肯去面對自己的過錯,你一定會再犯……做不到的東西拼命靠著嘴巴去誇,像現在這樣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講,大家一起批鬥,不是跟文革一樣嗎?」

「我們是1978年來香港,那時候文革剛過,我記得我爸跟我媽講『我們應該要走,小孩子不可以這樣子成長』。我們那麼辛苦來到香港,結果現在又回頭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個。」陳琁對照今日情勢,回憶起當時跟著身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從大陸來到香港時的情形。

當時想要考大學的她,白天在成人進修學校讀書精進英文,晚上在工廠打工,經由學校同學介紹來到佔地三百呎的森記打工,「可以看免費書,多好啊!」她心想,以後想上大學有的是機會,結果一栽入書海,「就無法回頭了,」老闆移民後將書店轉讓給她,一晃眼,40年就過去了。

「我不是貓書店」

深夜陳琁開始整理書店、餵貓。(BBC中文網)
深夜陳琁開始整理書店、餵貓。(BBC中文網)

1983年,她因為店裏鼠患猖獗,養起了第一隻貓,之後她陸續撿來街貓,也有人送棄貓讓她領養。她不喜歡被說自己「救」貓,「我只是做自己喜歡做,並且能做的事情。」

現在店裏有32隻貓,每天深夜電遊店關門後,她會一隻只貓「點名」,逗牠們玩、餵牠們吃飯。

「我真的是一個獨立書店,但貓書店這個頭銜我不愛用,因為我覺得這裏真的是個書店,只不過有貓相伴,不要為了我的貓來,」陳琁接著說,她特別討厭「貓咖啡」這種店,「人家好好在那邊休息睡覺,你十個人摸、二十個人摸,牠會瘋掉了。」

2014年,森記因為業主加租而陷入經營危機,熱心的客人在網絡上宣傳,一時引起許多人前來關注或消費。陳琁表示不介意人來人往,「只要一百個客人留得住一兩個真心愛書的人就好了。」

看不慣「軟綿綿的書」

甚至有一些客人會來森記買三中商(三聯、中華、商務)陳列的書——這些客人寧願讓森記賺錢以示支持獨立書店。

2018香港書展三聯書店暢銷排行榜。(BBC中文網)
2018香港書展三聯書店暢銷排行榜。(BBC中文網)

陳琁看不慣香港主流出版社出的大多是「軟綿綿」、「沒有骨頭的書」。記者拿出今年書展三聯出版社的暢銷書名單讓她評價,陳琁指著說:「你在這些書裏會得到什麼東西?沒有,全部都是消閒,沒有一本說真正現在的香港、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我們做一個人應該怎麼樣生活。」

她認為三中商「排山倒海的出書」似乎是「要霸佔你的時間,讓你沒有時間去看一些其他的書」。

陳琁會在她認為的好書上貼上「好書」標籤,也會陳列一些她有劃記的書與讀者分享。她貼上標籤的書有《大逃港》、《香港六七暴動始末》、《盛世》、《巨流河》等等。

她觀察書店40年來的變化,武俠是一開始銷量最火爆的,撐起了書店生意,至今武俠仍佔書店小半壁江山,接著是推理小說開始受到歡迎,愛情文學也火過一陣子。1980年代末尾,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一批「傷痕文學」作家也一度流行。到了1990年代,翻譯小說冒起,但陳琁還是喜歡賣「長銷書」勝過「暢銷書」。

她特別提到「哲學類」書籍的銷量變化──2014年佔中過後,哲學書銷量上升,她認為這是香港人在經過政治風暴洗禮後,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個社會是怎麼回事」這些命題。

中資出版社

早在十多年前,三中商的背後是中資就不是秘密。今年五月,香港電台節目調查三中商資金來源,書店的中資和中國官派高層再次成為焦點。

台灣資深圖書發行人林建仲也證實,三中商主要資金是陸資,「上頭這些老闆,掛總裁、董事長的,全是大陸派來的,對於大陸的政策是什麼他們當然是很清楚。」林建仲說,雖然他們在香港「不會明目張膽地禁止,但他們會有所斟酌、會考慮,」因為書出了事,他們的官位也就不保。

陳琁說,她早知道三中商的背景,但是「真正意識到他們有任務的時候,是14年雨傘運動的時候,」她發現當時討論佔中的書在三中商書店幾乎見不到,反而只有罵佔中的書被陳列著。從那時開始,她意識到書店「有任務、有立場」。

「很明顯的,他們是要中和香港了,我覺得那時候就會開始思考,我要守住一些東西,起碼讓大家有多一個地方選擇,或者看到三中商以外沒有的書。」

三聯書店經理高啟發在書展攤位對BBC中文表示,出版社都是自負盈虧的,當然要賣好賣的書。至於是否因政治考量而不出版政治敏感書籍,他表示自己只負責出版營銷,不能多做評論。他也沒有回應關於出版書籍審查的提問。BBC中文稍後依照高啟發的建議去信三聯書店進一步查詢,但截至發稿,三聯都沒有做出回應。

陳琁發現香港出版的《八年抗戰之經過》經過刪改。(BBC中文網)
陳琁發現香港出版的《八年抗戰之經過》經過刪改。(BBC中文網)

陳琁拿出和三中商同屬聯合出版集團的中和出版社出版的,著名的抗日與國民黨上將何應欽所著《八年抗戰之經過》。雖然是繁體字書,但書中的內容與台灣版相較經過刪改,將國民黨對日作戰的重要性、主動性降低,例如將「作戰」改成「轉移」以轉換定調,或甚至整段改寫。陳琁指出她劃記的刪改處,氣憤地說,這是欺騙讀者,讓讀者以為在香港買到的繁體書就沒有問題,但其實已經「摻了毒藥」。

陳琁說,雨傘運動之後她發現「有看書的人」和「沒看書的人」真的會有分別,因此她更堅定要守住這間小店。

打造「夢幻書店」

三百多呎的森記書店內有超過一萬本書。(BBC中文網)
三百多呎的森記書店內有超過一萬本書。(BBC中文網)

湯姆‧羅勃寫的《嗜書癮君子》是陳琁最喜歡的書之一,其中一章〈夢幻書店〉更是被她折起且多處劃記。

問到她是否已經在經營自己的「夢幻書店」?陳琁笑瞇了眼說她還在努力,她引述書中的描述,一邊比劃著森記內部,說這裏還要增加梯子,書架要是頂天立地的,最好鋪上木地板,讀者們靜靜地、盡情地讀著自己喜歡的書……

她總是商場最後一個走的人,深夜一點多,她在古典音樂的背景聲中,一邊拖地、餵貓。她擁有隔壁理髮店、按摩店的鑰匙,像管理員一樣的守著黑夜的商場。除了守望貓,她也守望書、守望香港。

「我覺得人是一種向光走的,你一想循著光的話,書就有東西讓你『叮』一下發光,那你就很高興,所以會有個追求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