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愛、害怕衝突、獲取利益…3種靠「討好」活著的人,一輩子都在付出這代價

2018-07-02 07:20

? 人氣

這篇文章所提到的「討好」,是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提出的概念,是人類求生存的四種溝通型態當中的一種(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

當壓力或威脅來臨時,人們為了自我保護而採取的溝通方式。當我們討好時,我們罔顧自己的感受與重要性,全心取悅對方或來者不拒,希冀對方能友善相待或喜歡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討好」若能運用得恰到好處,常常可以幫助我們漸少關係中的衝突,獲致個人想要的目的,以下是三種常見的討好類型:

一、渴望被愛型

這類型的人由於缺乏自信,不信任他人會喜歡真實的自我,所以透過討好來隱藏心中的感受、想法,在人際相處時,會非常仔細地觀察別人的喜好與性格,表現出對方想要的樣子,常以配合、附和的方式參與其中,總是讓長輩或身邊重要他人來替自己下決定。

(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渴望被愛型討好者,通常缺乏自信,不信任他人會喜歡真實的自我。(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缺點:因為很少挪出一段自我思考的時間,習慣贊同別人的想法,於是變得欠缺個人意識,不了解自己,也常在遇到挫折時覺得委屈,怪罪他人,無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二、迴避衝突型

他們人生座右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凡事秉持著「以和為貴、沒事就好」的態度,採取討好的人際策略主要是避免讓自己面對衝突,由於他們「不想、也不擅長」處理衝突,於是努力維持人際間的和諧,以他人的意見為依歸,只要團體氣氛融洽,就感到舒適放鬆。

(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採取討好的人際策略主要是避免讓自己面對衝突。(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缺點:在團體中常顯得可有可無,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無法真實的投入,所以無論身在何處都找不到一份踏實的歸屬感及認同感,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價值,無所依恃。

三、別有意圖型

為了從別人身上獲得某種好處或目的,(例如:有形的金錢;也可能是無形的權力等),所以總是盡力去符合對方的期待,甚至忍氣吞聲也在所不惜,這類型的人你一定不陌生,隨意轉開電視戲劇台,總會有某個角色為了求取名利,汲汲營營,成天絞盡腦汁討位高者的歡心,打不還口罵不還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得到想要的好處。

(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為達目的忍氣吞聲也在所不惜?(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缺點:和對方的互動呈現嚴重傾斜,你在下、對方高高在上,為了獲致最終目的,完全丟掉個人的尊嚴與價值,一味的忍耐或偽裝,但其實內心累積了許多憤恨,以一種虛偽的方式過活

無論是上述哪種類型「討好者」都是採取刻意的配合,進而達到自己期待中的結果,例如被愛、被接納、被重視……。

遺憾的是,討好無法帶來真實的友好,僅只是一種刻意操作的「假性和諧」。

總有一天,討好者會因為氣力耗盡而無法持續偽裝,而被你討好的對象,可能會非常驚訝於你的轉變,甚至認為自己受騙上當呢。同時,討好者必須假裝自己沒有想法、沒有情緒,所有的行為表現都無法跟隨內心的聲音,最終,討好者將逐漸淡忘「我是誰」,如同行屍走肉般空洞,缺乏內在的核心價值,無所適從!

(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關係經營」不該專注在滿足對方期待,有時需仰賴秘密的互換。(示意圖非本人/pixabay

請別忘記,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只有一個的你,是多麼珍貴,想要擁有和諧的人我關係,你需要的不是隱藏自我而是更認識自己,以便選擇高適配性的友伴,然後,致力在彼此關係的經營,而非專注於滿足對方的期待。

你知道嗎?人與人的關係如果要發展得更為深入,有時候需要仰賴秘密的互換,尤其是彼此分享自己沒那麼完美的一面。所以,請勇敢地與討好Say NO,你絕對值得以真實的面貌來生活,並與他人建立真實穩固的關係。

作者│陳慧苓

諮商心理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碩士班畢業,諮心字第1701號,目前任職於長榮大學兼任心理師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