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書真的還能賺錢嗎?他寫小說還提供免費讀,用實驗證明「故事和閱讀仍然活著」

2018-06-29 16:54

? 人氣

這是過去兩個月,我在網路上連載新小說的 5 點心得。前兩點,是面對行業不景氣的心態。後三點,是創新突圍的具體做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抱歉,大環境永遠不會好!

我這行,是出版。很遺憾的,銷量一直往下掉。

同行聊天,埋怨很多:怪臉書,怪 YouTube,怪直播,怪任何讓大家不讀書的原因。總結一句話:「大環境不好!」

我從小到大,一直聽人說「大環境不好」。覺得這就像某種先天限制,比如說個子矮、抵抗力差一樣,不值得繼續糾結。要嘛就離開這行,若還留著,就想新的出路。

要不要離開呢?學過策略的人的知道,純粹從獲利的角度,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重要。在 2018 年,做人工智慧,是順風,是做「對的事」。做出版,是逆風。書寫得再好、印得再漂亮,也只是「把事做對」。

這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價值高低。

我喜歡說故事,所以選擇繼續站在逆風處。但我也有自知之明,不能再以「賣書」為目標了。

2. 小說是冷門中的冷門

今年我出的書是一本小說,叫《我單身的最後一年》。

大部分讀者認識我,是因為《蛋白質女孩》、《61 x 57》、《倒數第二個女朋友》等小說。但近十年來,我寫的書偏向企管和自傳。

回到小說,就像多年後回到故鄉,有些陌生,但特別溫暖。

跟通路的朋友喝咖啡,他們告訴我在目前不景氣的書市,財經類和勵志類等實用性高的書還勉強能賣。至於小說,很難。

「日本作家的小說勉強賣得動。」他們說。

「可惜王文華聽起來不像日本人!」我說。

所以一開始,我就知道這本書不會賣。而這樣一想就自由、大膽了。

讀者「不買書」,不等於「不閱讀」。兩件事應該分開思考。既然自由了,就可以做個實驗:好,我不賣你書了,但邀你加入一個不同的閱讀旅程。

3. 全新的閱讀方式

這個實驗是:我把三分之一的內容(大約三萬七千字),都放在網路上,讓讀者免費閱讀。

就連通路都說:「通常試閱的極限就是一萬字,而且空格都算字!」

但這實驗的定位不是「試閱」,而是真正的閱讀。

我想用這三萬七千字來實驗:大家還閱讀嗎?書這個載具,是沒落了。但文字這種媒體,仍然有吸引力嗎?

今年五月一日起,我在我的臉書粉絲專頁,開始連載《我單身的最後一年》,每天大約一千字,每週七天。

這個形式並不完美。小說有情節和情緒的綿延,不像散文,可以一塊一塊獨立地來閱讀。人物的動機和情感需要鋪陳,所以也不會每一千字都有戲劇性的發展。

我知道這些問題,但套句書中主角明麗的話:「管他的!今晚就縱容自己一下吧。」

然後,奇妙的事發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