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伸觀點:台灣籃球,需要一記「再見安打」

2018-06-21 20:35

? 人氣

體育署若能帶領SBL各隊做出改變,台灣籃球才有機會真正邁向職業化。(圖/余柏翰攝)

體育署若能帶領SBL各隊做出改變,台灣籃球才有機會真正邁向職業化。(圖/余柏翰攝)

SBL超籃新賽季進度、籌備工作,最近半個月暫時停下腳步,因為體育署著手改革台灣籃球,希望改變SBL超籃經營現況,為2019年台灣籃球「職業化」鋪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體育署政策非常明確,積極補助,全力協助,提供政策支援,過一年多體育署積極介入、協調、補助SBL和各球團,目標就是打造一個更健全、更有產能+競爭力的聯賽。

「我們的目標是把事情做好,提升台灣籃球產業和競爭力,為球迷、台灣籃球、球員、教練創造更好願景」體育署署長林德福過去一周積極協商SBL七支球團負責人和企業老闆,希望能找到最高決策,產生共識,共同投資,改變SBL經營現況,為2019年台灣籃球職業化鋪路。

一名官員透露,體育署已經用各種方式補助SBL,希望SBL能改變+升級,除了經營行銷+市場推廣,未來還會包括兩名洋將的改變;但如果保持SBL這兩年的補助、經營現況,SBL產業、體質、球團、聯盟執行力都沒能提升,補助再多也是罔然,營運成效和基礎建構、球迷人氣都很難看見未來。

因此體育署目前操作、決策方向是:

1、協商各球團、企業負責人,徵詢共同投資意願,組成聯盟執行團隊,負責SBL總體營銷工作。

2、為台灣籃球「職業化」布局、探路,只要有四支球團能共同投資經營,同時保持SBL聯賽運作,體育署都能全力協助。

3、即使今年SBL沒有大改革和改變,2018年先建構一套更有效營運機制和團隊,負責SBL行銷營運包裝,培養團隊+專業人才+聯盟基礎建設,2019年才能更接近籃球職業化機制。

沒有團隊做行銷與包裝 SBL就是業餘聯賽規格

SBL超籃經營現況,停一個月或兩、三個月根本沒差,基本上都沒有專職的人和團隊在負責營運+行銷+包裝,賽程也都要開打前一個月或兩周才會確定,比賽場館飄忽不定,沒有官方宣傳網站、IG、社群能量,沒有總體營銷戰略和投資,對市場行銷和操作、包裝、營運、品牌形象影響都不大。

SBL超籃在中華籃協和SBL委員會主導下,15年來走的就是「業餘聯賽」經營模式,聯盟有職業之實(電視授權、售票、招商、廣告+職業球員教練),卻無專職經營團隊、手法和行銷投資策略,電視轉播開標,喬好能用場地排好賽程,開始賣票,球迷自己去找到比賽地點和場館,比賽就像「擺攤」,市場票房人氣景氣都看天吃飯。

體育署也很清楚,以中華籃協經營能力、人才、機制和做事思維,他們沒有能力把SBL經營得更好,籃球職業化更遙不可及,體育署才會計畫在2018年重新布局、整合、斡旋,為2019年籃球職業化建立基礎。

SBL暫時停下腳步,體育署還在用心協商各球團老闆和負責人,如果七隊沒有至少四隊負責人想要改變現況,做出不同局面+共同投資,組建全新專業執行團隊,改變現有營運模式,SBL超籃還是這麼打下去,再打15年,SBL還是像這樣「要死不活」。

不管你支持那一支球隊,不論你對台灣籃球「職業化」有多少憧憬,更不談你對台灣籃球有多少熱情、期待和信心,體育署願意去努力做出改變和提升,這才是台灣籃球+台灣體育需要的態度和立場。

期待林德福像2003年一手催生SBL一樣,為台灣體育和台灣籃球揮出一記「再見安打」。

只要再見安打,台灣體育和籃球就有希望,不需要再見全壘打。

看看風傳媒世足專頁,帶你掌握更多世足動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