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面對氣候變遷,氣候調適的教育示範

2018-06-12 06:00

? 人氣

中小學是否全面加裝冷氣,最近成為熱門話題。(資料照,陳明仁攝)

中小學是否全面加裝冷氣,最近成為熱門話題。(資料照,陳明仁攝)

最近社會上引起論戰的一條新聞就是「中小學該不該全面裝冷氣」,各家的立場不同,觀點就不同,這本是民主社會自由言論的現象。所謂真理越辯愈明,既然有人點燃了在學生受教環境與氣候變遷的這個話題,身為教師組織生與公民社會的一份子,也來論述一番,提出不同的觀點供大家思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讓我們自問自答,為什麼中小學要裝冷氣?有人提到因為學生在高達34度以上的教室內學習,影響學習專注力。這觀點我同意,但這是普遍的現象嗎?每間學校每間教室皆是如此嗎?這應該全面調查,作大數據的蒐集與分析,具體方法為學校上下一起來調查,老師指導學生紀錄每間教室在夏季期間每天定時的溫度,再將這些數據彙整到各縣市政府並提供給權責單位分析,再因各地相關狀況來評估適合裝冷氣的標準,訂定辦法讓學校參考並申請。

達到可以裝冷氣的標準之後,學校單位又要考慮甚麼呢?除了要考量裝設冷氣的內部成本,裝設冷氣所引發的環境社會等外部成本則可以透過教育來傳達給教育現場的師生了解。先談內部成本。政府單位必須讓學校單位了解裝置冷氣所需的硬體設備費、基礎電力配線費外,也知道未來運作要付的電費及維修及折舊等相關費用,這些都清楚了,學校有充分的資訊就能做評估,找出最適合的方式,不管是使用者付費、籌措運作基金、爭取補助等等,如此才能運作長久,讓設備發揮最大效益,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讓我們再自問自答一次,為什麼要裝冷氣?氣溫太高受不了。為什麼氣溫太高??近年來眾多證據都指向人類活動及科技文明高度發展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看來極端的氣候已成為常態,現在的學子正承受這一代及上一代製造的環境問題,若解決辦法還是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不治本的思維上,這困境將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下去。我們當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是甚麼,在謀求經濟開發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前提下,甚麼樣的解決方法才能達到雙贏的境界。

吹冷氣的電從哪裡來?政府有必要精算及說明,在非核家園的治國政策下,目前的替代能源究竟能提供多少協助。為了因應用電量而重啟的燃煤發電廠造成空汙的疑慮又是衍生一個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些價值衝突及用電矛盾的問題,混淆了教育現場接受能源教育的師生,但或許這議題也是個教育的契機。

學校的能源教育在教導學生懂得珍惜能源、開源節流,認識能源的種類及可能帶來的潛在傷害。學校的環境教育在教導學生認識生物的多樣,生態保育及生物共存共榮的價值,但提出這議題的人確是在應付氣候變遷下,提議中小學全面裝設冷氣,讓學生在舒適涼爽的人造環境中學習,但其背後卻是製造更多的溫室氣體、空汙及環境破壞等外部成本,這些外部成本其實很快就會反轉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感受自作自受的活該,令人沮喪的是這樣的價值反差不但讓人莫衷一是,甚是精神錯亂。

多數科學家早已提出氣候變遷已成為事實的證據,並且提出人們應該發展出氣候調適的方法來適應已成定局的環境。個人建議這個議題能鼓勵學校單位發展出各校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及作法,所以回歸到教育面,設計一堂問題導向式的專案學習。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議題,共同思考解決辦法,從調查教室每個月的溫度條件、研究校園採光通風條件,研究低碳節能的措施,包括綠建築、減碳建築等。再來調查校園的能源消耗、校園支付能源的費用及可以開源節流的項目,讓節能減碳營造舒適涼爽的學習環境成為台灣校園的全面運動。

各個學校都發展出符合校園地理位置及環境條件的學習環境,減少冷氣的安裝,政府將安裝冷氣的費用用來鼓勵學校發展研究的經費,此舉除了解決夏季教室悶熱無法專心學習的問題之外,更可貴的是學子能在習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中,有了環境保護的參與感及行動力,更是為了捍衛在學校教育中接受環境保護節能減碳的核心價值,為著這個普世的價值努力前進。

*作者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為屏東縣教師組織,由幼兒園至大學教師組成維護生師權益與社會公益的工會團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