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世界8000多種鳥巢 中研院:鳥類演化關係越近,鳥巢結構越像

2018-05-25 16:00

? 人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洪志銘指出,從研究結果可推斷,鳥巢演化史和鳥的演化息息相關。圖為紅隼。(資料照,呂紹煒攝)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洪志銘指出,從研究結果可推斷,鳥巢演化史和鳥的演化息息相關。圖為紅隼。(資料照,呂紹煒攝)

統整全世界8000多種鳥巢的外形結構、所在位置及附著方式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洪志銘今(25)日表示,鳥巢的結構與鳥的基因相關,也就是說,「鳥類演化關係越近,巢的結構越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好奇鳥巢特徵跟鳥類演化的關係,洪志銘與同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的端木茂甯,帶領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8000多種鳥巢,發現鳥巢演化史和鳥的演化息息相關。

鳥類築巢方式受基因影響 但位置無關連

研究顯示,鳥類演化關係越近,巢的結構也越相像,由此推測,鳥類築巢的方式受到基因的影響,但築巢位置並無太大的關連,推測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壓力較有關聯,例如種間或種內競爭、捕食壓力等。

洪志銘:多樣化鳥巢與「輻射適應」有關

為了適應環境改變,生物快速演化出多樣型態的過程,稱作輻射適應,洪志銘指出,現代鳥類的多樣化鳥巢跟過去2次大尺度的鳥類輻射適應事件有關;像是鳥類祖先原本不築巢、是在地面生蛋的,但恐龍滅絕後,地球空出許多生存與繁殖空間,讓鳥類開始構築不同結構的巢,加速鳥類適應第一次輻射適應。

洪志銘解釋,雀型目的鳥巢外觀多為碗狀與球狀,推斷可能是鳥類在第2次輻射適應後,構築更為複雜的巢,並發展不同的附著方式。

端木茂甯表示,這次的研究透過鳥類親緣關係樹,不僅可以回推鳥類祖先與鳥巢特徵的演化關係,未來還可以從鳥巢演化觀測全球環境變遷與長期的鳥類演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子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