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今年首例!病媒蚊傳播疾病讓屏東縣農夫性格突變

2018-05-21 18:50

? 人氣

21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感染個案,提醒民眾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環境,若為必要,仍須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提供)

21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感染個案,提醒民眾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環境,若為必要,仍須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提供)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患者為屏東縣50多歲的務農男性,於本月14日送醫後出現全身無力、頭痛、發燒等症狀,17日轉進高雄市醫院,症狀持續並產生情緒亢奮、暴怒等突發性性格轉變,目前仍在加護病房進一步治療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衛生單位調查指出,該個案患者的相關疫苗接種史不明,近期內也無旅遊史;平時從事農業及禽類養殖業,活動範圍以工作至住家等地為主。調查還指出,這名個案工作的地點附近有1處豬舍,進而研判患者可能是在工作地點附近被感染。目前衛生單位已前往高風險環境周圍懸掛捕蟲燈來誘捕病媒蚊,並將加強附近民眾的衛教宣導。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台灣的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於每年的5月至10月之間,其中6至7月更為流行高峰。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統計,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 而2013至2017年間全國日本腦炎確診數分別為16、18、30、 23及25例。此外,屏東縣衛生局長李昭仁指出,屏東縣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4、1、0及2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

「日本腦炎」流行季節來臨!避免出沒病媒蚊孳生的高風險環境

疾管署指出,日本腦炎是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沒有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急性腦炎。致死率約20%至30%,而存活的病例中仍有30%至50%的患者有神經性或精神性疾病後遺症;前者例如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礙、腦神經系統異常等,後者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

疾管署表示,現今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家中若有未完成疫苗接踵的適齡嬰幼兒,應儘速帶往相關機構完成接種,嚴防病情擴散與感染產生的後遺症等問題。

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的主要媒介以三斑家蚊、環蚊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請民眾儘量避免在黃昏或黎明等吸血高峰時段出沒高風險環境。若因工作等考量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的長袖衣褲,並噴灑政府核准之合法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也可前往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