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真相未釐清 律師陳玲玉:李謀偉並未負責管線檢測卻被判4年,只能選擇上訴

2018-05-11 16:20

? 人氣

李長榮化工11日委由律師陳玲玉回應判決結果。(顏麟宇攝)

李長榮化工11日委由律師陳玲玉回應判決結果。(顏麟宇攝)

高雄地方法院今(11)日針對高雄氣爆事件正式宣判,法院以李長榮化工丙烯管線外洩,導致氣爆事件,判決榮化董事長李謀偉4年有期徒刑,李謀偉委任律師陳玲玉下午召開記者會,強調丙烯無嗅無味,若外洩到土壤中,並不會導致氣爆,之所以引發氣爆,主要係民國80年興建之箱涵,將石化管線包覆導致,陳玲玉強調,李謀偉在氣爆事件後,盡力負起罹難者與受傷者之後續賠償責任,「過失致死最重刑責5年,李謀偉身為企業負責人,並未負責石化管線之維運,法院判決4年有期徒刑,李謀偉只能選擇繼續上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玲玉今天代表李謀偉召開記者會,陳首先代表李謀偉,向前高雄市長陳菊、副市長許立明等人,過去3年多來,協助榮化與華運二家公司,與氣爆罹難者與受傷民眾達成和解,表達最大感謝。

過失致人於死最重刑責5年 李謀偉被判4年

接著,陳玲玉針對高雄地院今天一審判決,重判李謀偉4年有期徒刑表達遺憾,陳玲玉表示,「過失致人於死,最重刑責為5年,李謀偉被判處4年,是相當重的判決,很遺憾地,本次判決並未給我們真相,高雄氣爆真相是什麼?引起爆炸原因,並沒有透過科學方法澄清。」

20180511-李長榮化工公司總部,廠房模型。(顏麟宇攝)
李長榮化工公司總部廠房模型。(顏麟宇攝)

陳表示,高雄氣爆是以下3個因素,才導致榮化的4吋丙烯管線,外洩到高雄市區地下水管線,首先是民國80年所建置的箱涵,二是監察院調查報告,針對中油在板橋氣爆後的全省石化管線清查工作有相對疏失,三則是高雄氣爆發生以前,現場瓦斯味濃厚、煙霧瀰漫,顯示有其他易燃氣體。

「如果管線不是被箱涵包覆,是不會破裂」

「丙烯外洩,是上述3個原因的結果」,陳玲玉強調,丙烯外洩後,如果埋在土壤中,是不會爆炸的,真正爆炸原因,是丙烯瀰漫在水中,才有可能引爆,依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地檢署偵查實錄與高雄地院與高分院的民事訴訟國賠判決,地下箱涵不得包覆地下管線,「如果管線不是被箱涵包覆,管線是不會破裂的」。

陳玲玉表示,依據監察院調查報告,中油在高雄氣爆事件,共有三個缺失,早在民國84年板橋氣爆案後,行政院當時責成中油清查全台石化管線,當時中油發現,全台共有116條管線被箱涵覆蓋,中油於是函請行政院全數改善,然而,在高雄氣爆事件後,全台又清查出52條管線穿越下水道箱涵。

20180511-李長榮化工公司總部,廠房模型。(顏麟宇攝)
李長榮化工公司總部廠房模型。(顏麟宇攝)

另外,陳玲玉也主張,丙烯並非引發本次氣爆事件的主因,「按照高雄市前鎮分局筆錄,與高雄市議會紀錄,2014年7月31日傍晚7點,即有高雄市民向警方報案有瓦斯外洩,有報導指出,高雄市區中午就有瓦斯外洩氣味,甚至在氣爆前3天以前就有跡象,「顯示氣爆以前,高雄市下水道管線,就有累積濃濃的瓦斯。」

榮化4吋丙烯管線是瞬間破裂 而非氣體外洩

「丙烯無嗅無味,若外洩到土壤中,是不會爆炸的,但在高雄氣爆以前,高雄市區早已煙霧瀰漫,這些氣體不是丙烯。根據事故的調查告報,榮化4吋丙烯管線的破裂方式,是『瞬間破裂』,而不是一般氣體外洩的慢慢裂開。」

陳玲玉表示,榮化丙烯4吋管,瞬間爆開時間應該是7月31日下午11點半,以7月31日事故當天,華運與榮化的丙烯輸送紀錄,「一直到下午10點20到11點34分,都還收到丙烯,換言之,在此之前,管線是沒有破裂的,一直到傍晚11點以後,才有丙烯外洩。」

20180511-李長榮化工11日委由律師陳玲玉回應判決結果。(顏麟宇攝)
陳玲玉表示,一直到傍晚11點以後,才有丙烯外洩。(顏麟宇攝)

陳玲玉表示,對於高雄地院今天的判決結果,榮化與李謀偉表達遺憾,「我們唯有選擇上訴,上訴是我們唯一能走的一條路,唯有透過上訴,才能捍衛清白,同時釐清高雄氣爆事實,避免發生同樣的災變再度發生。」

「我們誠懇地提出二項請求,第一,檢察官倫理規範,應該嚴守『無罪推定』原則,而非以使被告定罪為唯一目的,被告有利與不利證據都應該獲得相同注意。第二,我們也懇請高院法官,在高雄氣爆案二審審查過程,傳喚國內外專家,以科學方式釐清高雄氣爆真相。」

陳玲玉表示,由於高雄氣爆背後真正原因非常複查,一審法院法官只有3名,只靠3位法官,很難釐清事件真相,「我們希望政府針對高雄氣爆,成立事故調查委員會,也希望透過上訴程序,讓這個案子釐清事實真相,希望以後不要發生類似事情,也希望本案成為台灣司法改革的重要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