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德薄望輕的瑞典學院,還能繼續掌控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嗎?

2018-05-08 06:10

? 人氣

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爆發性醜聞,瑞典學院4日宣布,將把今年度的文學獎,延至2019年頒發。圖為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與被控性侵的先生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AP)

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爆發性醜聞,瑞典學院4日宣布,將把今年度的文學獎,延至2019年頒發。圖為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與被控性侵的先生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AP)

「我可以原諒諾貝爾發明火藥,但是只有魔鬼才會發明諾貝爾文學獎。」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近來台灣為了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全島沸沸揚揚,掀起一場「新五四運動」;遠在8000多公里外的瑞典,則是以一樁「遴選爭議」撼動全世界,有如一樁「新五四事件」,但原因不在出線人選或候選者是否「適格」,而在負責遴選的機構嚴重「失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史以來第……8次,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懸缺

自1901年(清朝光緒22年)以來就負責遴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瑞典學院(Svenska Akademien),5月4日突然宣布今年的得主將「懸缺」,留待明年與明年的得主一併宣布。換言之,今年10月初的「諾貝爾獎熱季」雖然還是有5大獎項出爐,但熱度恐怕會大幅降溫。明年則一砲雙響、瑜亮並出,令人無限期待。

這決定看似離經叛道,其實史有前例。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諾貝爾文學獎有7個年度(1914、1918、1935、1940–1943)得主從缺,原因幾乎都是遇到世界大戰;7個年度延後1年頒發(1915、1919、1925、1926、1927、1936、1949),其中又有5個年度是同一年頒發給2位(亦即前一年+當年)得主。

戲劇大師蕭伯納正是「過來人」,他雖然是1925年的得主,卻到次年1926年才知道獎落自家。他同時也是歷來最心不甘情不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獲獎時原本想婉拒,後來在妻子勸說之下,看在祖國愛爾蘭的份上勉為其難接受,但還是對獎金說「NO」。

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10日獲頒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美聯社)
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聯社)

不是入圍者不夠格,是遴選者失格

過去14度文學獎得主從缺或懸缺,除了兩次大戰兵燹所致,原因都是瑞典學院認為當年的入圍者都不夠格,選擇把桂冠保留到次年。最近一樁案例是1949年的美國小說家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他在1950年和當年得主、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一起獲獎。

但今年的情況全然不同,而且極為難堪。瑞典大報《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去年11月獨家報導,18名女性指控文化界大老、攝影家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性侵害、性騷擾,「我也是受害者」(#MeToo)風暴正式侵襲瑞典。

法國裔的阿爾諾並非瑞典學院院士,無權與聞文學獎事務,但他的詩人妻子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1992年躋身院士,而且夫妻倆經營的藝文俱樂部「論壇」(Forum)長期接受學院金援。更不堪的是,《每日新聞》揭發的阿爾諾惡行,有不少就發生在學院擁有的公寓中,甚至發生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慶祝活動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