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今之李杜(二)差之遠矣!

2018-05-09 06:50

? 人氣

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晚間學生擺蠟燭繼續守候。(甘岱民攝)

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晚間學生擺蠟燭繼續守候。(甘岱民攝)

標題用(二)是因為我10年多前的專欄用過「今之李杜」為標題。那一篇提到:李白杜甫並稱「李杜」,其實是高攀古人。古人指的是東漢末年有三組「李杜」,分別是李固/杜喬、李雲/杜眾、李膺/杜密,他們都是在東漢被當權者殺害的知識份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教育部「拔管」惹出「新五四運動」,有人說這是東漢黨錮之禍的翻版,於是我翻出舊文章,重溫這三組骨骾之士的故事,真是不勝唏噓,差太多了!

唯一跟東漢相同的,是當權者不容異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態千古不變,但是今日的知識份子,以台大師生為例吧,幫當年的李杜「提鞋都不配」!

東漢王朝緜祚近200年,稱得上好皇帝的只有開國前三位:光武帝、明帝、章帝,之後就是外戚/宦官輪流干政的局面,而王朝賴以支撐的力量,在於文官系統(尤其是地方官)撐持政府運作,同時太學生(文官的儲備所)始終能夠秉持知識份子的氣節。簡單說,三組李杜中的第一組是反抗外戚,第二、第三組是反抗宦官。易言之,「李杜」代表的知識份子氣節,是針對邪惡的當權者,而非依附哪一邊做為打手。

20160827-前教育部長部杜正勝27日出席「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二十週年」研討會。(顏麟宇攝)
作者十年前專欄〈今日李杜〉的主角是時任國防長的李天羽和前教育部長部杜正勝。(顏麟宇攝)

可是這一次行動中的台大師生卻令人失望:師長們從一開始的義憤填膺,到五四前夕的退縮庸懦,且在五四當天群眾大會上演講的不知所云,令學生茫然不解。然後就是五四之後,台大學生會開始大聲疾呼「重啟遴選」,這不令人詫異,因為台大學生會長期以來都是民進黨的喉舌。但是,今天台大學生事實上大多數對民進黨執政極度不滿,這跟2014、15年高喊「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氛圍已經大不相同。雖然他們並不認為國民黨「回朝」會變好,可是「民進黨當朝,台灣更糟糕」卻已經是共識—而學生會卻不能反映同學的心聲,仍然堅持作為民進黨喉舌。

台大師長的態度轉變其實不難理解:教育部用「獨董」程序問題拔管時,台大師長還沒領悟,教育部是刻意要縮小打擊面(若用「去大陸兼課講學並領錢」,大學校園內將屍橫遍野),等到金管會「全面清查教授擔任獨董合法性」,他們看清楚了,同時感受到「逆他則亡」,恐懼感開始瀰漫,當一個人開始退縮,退縮潮立即湧現,因為誰也不願意留在火線上當先烈——此所以我說「他們幫李杜提鞋都不夠格」。

也就是說,今天不會發生「黨錮之禍」了啦,當知識份子沒有氣節,就不會產生群體意識,哪有「黨」可言?最終還是被「那個黨」個個收拾或收買,不被收買的也只會責怪「另一個黨」怎麼那麼沒用。

柏楊評論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感慨「文士變成軍閥」。當然那是不正常且不正當,可是分析「文士為什麼變成軍閥」?是因為東漢的知識份子能夠「獨立於外戚、宦官集團之外」,而且一開始是「文士起兵討伐董卓」才演變成後來局面,想想,對抗外戚或宦官可以「文鬥」,對抗軍閥可就不行了,那也是情勢使然啊!

無論如何,重點在於東漢士人可以獨立於外戚 ∕ 宦官之外,可是今天的台大師長們卻毫無獨立性!

寫到這裡,標題似乎應該改成:今之李杜?算了吧!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