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毅觀點:停滯的薪資成長動能與失衡的外來投資

2018-05-08 07:00

? 人氣

五一勞工大遊行,民眾於凱道集結。(盧逸峰攝)

五一勞工大遊行,民眾於凱道集結。(盧逸峰攝)

低薪是絕大多數勞工的惡夢,更是對台灣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與極具致命的殺傷力,也因此過去這幾年來,不管是藍、綠哪個政黨執政,解決這個問題便成為施政時的重中之重。上星期總統在五一勞動節時,對台灣勞工做出一些宣示,其中引起筆者比較關注的部分是:政府會推出政策持續鼓勵企業加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有趣的新聞是:筆者看到一家人力銀行最近所做的調查,其中一個調查結果是:在台的外商公司所提供的薪資高出台灣本土企業51%

先姑且不論這個數據的準確程度,這樣的結果某種程度上是呼應筆者對於台灣長期低迷不振薪資現象所做的觀察。根據公佈的官方數據,跟許多的國家來比較,台灣的失業率過去6年來並沒有特別走高的現象,算是表現相對平穩(失業率的數據也許多少有被政府刻意地壓低美化,但趨勢算是穩定)。不過這樣的現象並沒有帶來任何拉高薪資的動能。

相反的是,過去20年台灣的薪資成長除了停滯外,近10年以來甚至出現負成長的趨勢。有別於許多學者或專家用比較抽象的經濟理論來探討台灣低薪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的重點是根據筆者多年駐派在不同亞洲主要城市的實務經驗,以及結合自身許多外商企業的工作經歷,將其用來解釋目前台灣薪資成長失能與說明走低態勢的根本原因。同時筆者更希望政府能好好重新深入去思考,在台灣這個市場經濟體制裡,採用沒有強制性方式(也許會因為政策而產生一點誘因)來鼓勵台灣企業為員工加薪的做法,是否真正能解決台灣長期低薪的問題。

20180501-五一勞工大遊行,民眾於凱道集結。(盧逸峰攝)
20180501-五一勞工大遊行,民眾於凱道集結。(盧逸峰攝)

外國公司在台家數的官方數據,可能讓許多人對經濟前景產生樂觀的錯覺

除了這家人力銀行所做出外商企業薪資高於台商公司的結論外,讓筆者比較好奇的是,在新聞裡有提到經濟部商業司統計2018年2月在台外商數5573家,相較於2014年同期的4323家,短短5年之間外商來台設立家數成長率達28.9%。這些數據看起來對前景不樂觀的台灣經濟確實是個亮點,但筆者認為這個過於簡化的數據分析,可會誤導許多人,甚至相關的政府官員在理解目前低薪現象的同時,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分析與判斷,最後導致政府可能是用錯誤的方法試圖解決迫切的低薪問題,例如:以為鼓勵企業加薪,就會讓薪資成長。

以下的表格,也是筆者根據經濟部商業司所發佈的公司家數,並做出一個簡單的試算。如果以公佈的絕對家數值與成長率來看,數據確實讓人感到外國企業對台灣經濟前景抱著樂觀的態度,在台設立公司基本上看起來算是積極。不過如果以比例來分析,在台的外國公司所占整體台灣公司的家數從2010年底約只有0.6%,僅僅微幅上升到2018年3月的0.8%。時間過了約8年,外國企業所佔的比例還是遲遲無法突破1% (筆者也試著想找出2000年到2009年的數據,不過可能年份比較久遠,所以沒有放在官方網站上。不過台灣的經濟動能自從2000年開始就進入頹勢,當全世界多數主要的經濟體從2004年到2007年都經歷過難得一見的景氣復甦榮景,而相對的台灣在這段時間的經濟表現只能稱得上是差強人意,也因此筆者判斷這10年來的表現應該只是跟近8年來的數據不會相差太遠,甚至有可能更不理想。所以如果加上這10年,意味近20年來這個比例可能從來沒有達到1%過),這樣的緩慢成長步伐,絕對是對薪資成長產生扼殺上漲的動能。另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是,這些官方所公佈外商公司的代表性、規模度和「真外商」金量的確實性,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們到底能真正創造出多少的工作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