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那麼有效率,我們還要政府幹嘛?經濟學教授道出「放任市場」最可怕風險

2018-05-05 09:30

? 人氣

在自由市場中,政府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盧逸峰攝)

在自由市場中,政府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盧逸峰攝)

每個接觸經濟學的人,對經濟學的的基本印象多會有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市場均衡價格與銷售量,就由供給與需求來決定。這也是一般人常聽到的市場機制或市場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想想論壇提供)
(圖/想想論壇提供)

市場機制顧名思義是由市場上的參與者可共同參與市場決策的機制。如同我們所談的民主制度,是國家內的人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政策的討論與決策。然而,凡事都交給市場決定是否真的就表示任何結果都是對市場的供需雙方都一定有利,這是一個重要且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

市場中的供需雙方所決定的價格可以完全反映供需雙方的利益,必須建立在供需雙方地位是對等的前提下。也就是說,任何使雙方不對等的因素都會導致市場機制無法運作或市場失靈 (failure)。導致供需雙方地位不對等的因素很多,例如,供需雙方的市場力量、訊息不對稱或國營企業等。

就供需雙方的市場力量而言,以勞動市場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亞洲國家與歐洲國家的勞工工會力量差異是非常大的。今年四月初,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放棄逼迫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進行改革,預計有48%的鐵路員工響應工會罷工號召,而參加罷工的鐵路司機將達77%,且罷工將持續至六月底,這樣的舉動必然導致法國鐵路運輸大癱瘓。然而,這樣的罷工情景在亞洲國家要發生的機率並不高。這是因為亞洲地區的工會力量並未如歐洲如此強大所致。

即使近年來台灣政府對於勞工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但工會的力量與歐洲國家仍存在不小的落差,因此,相較於歐洲國家,可以想見亞洲或台灣勞動市場所決定的工資必然對勞工較為不利,例如,日本的過勞工作,韓國勞工的自殺率高,以及台灣的工作貧窮等,均是明顯的例子。因此,勞動市場的供需力量若不對等,工資可能由雇主機制或工會機制所決定,但絕非市場機制決定。

(圖/想想論壇提供)
(圖/想想論壇提供)

就訊息不對稱而言,指的是市場上的某一方擁有另一方不知道的訊息,例如,我們有租屋需求時,不清楚屋主是否為有信用的人,這部分只有屋主知道。同時,屋主也不知道房客是否會好好維護租屋環境。因此,以學生與教師為例,屋主都常會希望租給教師,以降低訊息的不對稱性。中國觀光客來台灣買阿里山茶葉時,只有茶莊知道該茶葉是否真為阿里山茶葉,若有黑心茶莊使用低價茶葉混充阿里山茶葉來欺騙觀光客,則觀光客將受到傷害。此時,茶葉市場的價格將是由擁有較多訊息的茶莊所決定,故消費者將會受到傷害。此外,二手車市場是更為大家所熟知的訊息不對稱的典型案例。因此,當市場存在訊息不對稱時,擁有較多訊息的一方將會得利,市場機制自然也就無法發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