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中關係的競爭賽局 挑戰國民黨的兩岸策略

2018-04-28 06:1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決定親自率國民黨赴中,擬定和國台辦劉結一會面。有媒體評論稱,在兩岸交流停擺的狀況下,形同給總統蔡英文出了難題。(資料照,陳明仁攝)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決定親自率國民黨赴中,擬定和國台辦劉結一會面。有媒體評論稱,在兩岸交流停擺的狀況下,形同給總統蔡英文出了難題。(資料照,陳明仁攝)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消逝,「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國共論壇似乎露出曙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5日起,包含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周繼祥在內的國民黨黨代表團前往北京訪問,預計為延宕已久的國共論壇事宜與中方磋商,並擬定和國台辦劉結一會面。消息也傳出,吳敦義不「代打」,決定親自率團赴中。目前確定會向府方遞件申請。有媒體評論稱,在兩岸交流停擺的狀況下,形同給總統蔡英文出了難題。

吳敦義真是給蔡總統出了難題?

當外界在看待國民黨操作兩岸關係的議題,往往無視於國際大環境的轉變,對國民黨兩岸立場上的衝擊。

陳水扁總統時期,拜「911」事件之賜,美國拉攏了中國,攜手合作反恐。當時,美國正焦頭爛額地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治理問題。對時任美國總統布希而言,美國絕不希望因台海問題,逼迫美國捲入紛爭,破壞了更大的反恐任務。但陳水扁總統在內部政治因素下,卻採取「出口轉內銷」路線,刻意操作兩岸議題,激化國內的危機感,藉此凝聚支持者的心。但此一作為也導致台海緊張;同時,美國國內建制派中,親中(紅隊)力量集結強大,足以和親台(藍隊)相抗衡。

兩岸關係發展史,2004年10月10日,陳水扁總統主持國慶典禮(美聯社)
陳水扁總統執政時促成了美中兩國「共管台海」的對台不利局面,而國民黨藉著兩岸議題,在台灣國內獲取加分效果,實則是美國對中採取「交往合作」策略下的產物。 (美聯社)

在「兩強之下難為小」的國際格局下,陳水扁總統的躁動,反而促成了美中兩國「共管台海」的對台不利局面。這也正是2005年以降,國民黨刻意形塑自身為「兩岸和平使者」的重要背景,以凸顯民進黨政府的基進台獨路線。簡言之,國民黨能藉著兩岸議題,在台灣國內獲取加分效果,實則是美國對中採取「交往合作」策略下的產物。

但10多年後,美中關係因時空背景丕變,美國國內對中國崛起的憂慮油然而生。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後期,開始推出「亞洲再平衡」戰略,就是防範中國崛起對美國於西太平洋霸權的威脅。

川普當選後,更加劇了美中競爭的局面。去年12月18日,川普推出任內首次《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該報告向全世界釋放的重大訊息是:中國的發展在路線與模式上超出美方預期,美國已不再對影響和塑造中國發展方向有所期待。川普政府深切反思美國政府傳統對中國的合作路徑,認定以前美國把中國戰略定位於「戰略伙伴」是有誤差的。故此,川普當局定性中國和俄羅斯的重新崛起,是美國的繁榮和安全的「核心挑戰」。

川普上任的這一年多來,10多年前還尚存的「紅隊」失聲了;川普痛恨的建制派失勢了;美中關係可能走向競爭賽局的棋盤也幾乎鋪在眼前了。此一格局下,蔡英文總統採取兩種對外戰略:對中部分,以穩定台海為主(維持現狀);對外部分,強化和美國(及其盟友)的政治與安全上的合作。

美國總統川普。(AP)
川普當選後,更加劇了美中競爭的局面。中國的發展在路線與模式上超出美方預期,美國已不再對影響和塑造中國發展方向有所期待。(AP)

反觀國民黨,似乎未嗅覺到整體國際格局的變革,或似乎認為這樣的變化絲毫不影響國民黨傳統應對兩岸問題的模式。因此從上到下,國民黨仍堅持過去十多年來慣用的兩岸策略,以應對當今的全新局面(無論是國際或國內)。

對國民黨而言,和過去扁政府時期一樣,心思只聚焦在突出民進黨政府「兩岸關係的無能」,以對比國共之間的「水乳交融」。即便中共對台文攻武嚇,國民黨仍堅持在這個敏感時刻,率團赴中,會見中共涉台官員,並只敢在中共面前講蠅頭小利的經濟文化問題,卻絕口不提台灣國家發展大戰略或政治定位。

然而,在國內,國民黨已悄然失去了他們過往在兩岸關係拿手的定位權,國民黨內對自身在兩岸立場上的光譜走向,至今莫衷一是。國際上,當美中關係的地緣政治矛盾日益激烈時,國民黨原本能袖善舞的取巧策略,已難以適用今日的考驗。

觀察吳敦義至今仍汲汲營營促成國共論壇的策略,國民黨已做出選邊站的決定。他們選的那一邊,就是中國(民進黨政府的選擇很清楚,就是政治安全上完全靠向美國)。

故此,作為一個台灣最大的在野黨,面對美中關係可能走向對峙路線,國民黨在兩岸間的抉擇究竟為何?國民黨很難再像過去十多年那樣,繼續用平衡策略,含糊下去。

*作者為大學講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