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之路—自己的選擇只能自己承擔:《永不放棄的跑者魂》選摘

2018-04-30 05:10

? 人氣

「很多人都會覺得運動員受傷之後就什麼都不是了,不相信受傷後的運動員可以像以前一樣好,甚至比以前更好。」(取自張嘉哲臉書)

「很多人都會覺得運動員受傷之後就什麼都不是了,不相信受傷後的運動員可以像以前一樣好,甚至比以前更好。」(取自張嘉哲臉書)

我把左腿脛後肌肌腱跑斷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賽回台後兩週進手術房開刀。醫生從我左手掌掌長肌裡,拉出一條約三十公分的肌肉,折成四折接回腳肌腱裡。他給我看照片,像是捆肉粽,斷掉的兩端捲曲著,稍微拉回來一點,把手掌肌放在中間,然後用線捆起來。

醫生問我:「還要不要跑?」我說:「當然,我還要跑。」

醫生就說:「那幫你接粗一點。」沒想到這還是可以選擇的。

醫生說後脛肌接合不是什麼大手術,唯一的問題只有復健會很辛苦,但就算辛苦復健,恢復也只能到百分之八十。儘管接粗了,但也是不會再斷掉。

後悔去跑了半馬嗎?得到受傷這個結果的時候,其實我還蠻冷靜的,是我做錯一件事情。當下知道不能動只有傳訊息給我爸,開刀前的兩個禮拜是段相當足夠的反省時間,當時我就了解到這一切的確是自己該去承受,是因為我下了這個去跑的決定,產生的結果我就得自己去承擔,而我要如何承擔呢?找醫生。說後悔,我大概只有點後悔把筋接粗了,因為兩條肌腱接在一起以後會呈不規則的鋸齒狀,脛後肌在骨頭旁邊,所以動的時候會一直摩擦到骨頭,非常痛。復健就是得把它給磨順,磨到肌肉原本的位子去,這個過程還真因為我的粗肌腱,非常痛。

一開始在復健診所做物理治療,是讓治療師幫我用手做訓練,開完刀組織會沾黏,自己伸展痛了會縮回來,只好靠治療師幫我用手感去試,不斷嘗試那種痛但不會斷掉的痛苦。當時也剛好是暑假,可以動以後我就到游泳池去復健,來回五十公尺走過去、五十公尺又走回來,每天起碼要花上一個小時,痛苦外實在是蠻無聊的。旁邊的小弟弟們還會看著我竊竊私語說:那人怎麼這麼奇怪一直走來走去。啊,可是我都已經走在最外道啦。

疼痛、無聊,不能跑步,一開完刀甚至連去廁所尿尿都做不到,還得尿在尿壺裡靠我媽幫我處理,對一個奧運國手來說,實在難堪到自尊心受創。好在當時我的復健醫生凃俐雯看診時突然跟我講的一句話很有開導作用,他說:「只要心臟沒有事都還可以跑。」我想想,也對啊,郭泓志手肘就開了五次,謝千鶴腳也開了四次刀,我不過才開一次而已。現在科技非常發達,這對醫學來說根本是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手術,一切應該都是看我願不願意好好復健而已。

復健,只能自己去做,沒有任何人能陪著。當時知道自己還是想要試看看,想要繼續跑步,所以儘管只有百分之八十的復原率,我還是覺得再痛、再苦悶、再煩躁,但還是要繼續。畢竟運動員不就在挑戰嗎?我們都覺得所謂的挑戰是挑戰大自然、挑戰馬拉松、挑戰終點,可是現在當身體發生一個現象,為什麼不也把它當作挑戰呢?我認為挑戰受傷的自己,也是一個挑戰,應該要維持一個運動員的初衷去做這件事情,維持我作為一個運動員的初衷,就乾脆就試試看能復健、又能再跑到什麼樣程度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