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減稅換加薪 賠了夫人又折兵!

2015-02-21 15:00

? 人氣

台灣企業能維持創新、位居全球前端的企業比重越來越少,是薪資停滯的主要原因。(吳逸驊攝)

台灣企業能維持創新、位居全球前端的企業比重越來越少,是薪資停滯的主要原因。(吳逸驊攝)

年後立法院開議,經濟部已經把「減稅換加薪」列為優先法案,同時要修改公司法,規定公司有獲利應分配盈餘給員工。社會壓力下,政府終究是要推這個錯誤又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經濟部提出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當失業率過高時啟動,中小企業調高本國籍現職基層員工薪資給付水準所增加的支出,可列為費用加成130%抵減營所稅,預估可望帶動1/3中小企業加薪。此外,為了讓企業與員工分享獲利,經濟部也推動公司法修正,在公司章程中明定,公司若有盈餘,應分配給員工。

台灣勞工確實苦於薪資停滯久矣,15年來實質薪資不進反退,最重要的原因有2個,一個是企業不爭氣,在創新與提高產出附加價值上沒太多的長進,甚至相較於其它國家的競爭者而言,是退步了。勞工薪資高低絕對與企業表現好壞成正相關─因此我們看到當宏達電有全球競爭力時,薪資傲人,當被三星打敗邊緣化時,就大不如前,而三星則維持薪資高成長,但當三星去年下半年成為落水狗後,連已發給員工的獎金都要吐回來哩。台灣能維持亮麗薪資水準者,大概就是那些極少數近10年來持續維持或創造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台積電、大立光等)。

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工廠」,近在咫尺的台灣,大部份企業都前往中國投資設廠,結果兩岸的薪資開始出現「要素所得均衡化」現象,中國不斷搶工、基本工資2位數飆漲,現在北京、上海等一級城市的薪資水準已經與台灣相當,某些產業與職位甚至還超過台灣,台灣人才明顯出現淨流出。面對中國這個13億人、平均薪資較台灣低的超級大工廠,台灣薪資要拉高也難。

而最糟糕的面臨這種困境時,數十年來都習於cost down、以降低成本造就競爭力的台灣企業,不著力在創新與提高附加價值上,直覺反應就是更形壓低成本─當然包括薪資涷漲,以尋回競爭力。如果放眼周圍其它國家同樣的人才,台灣優秀的人力卻領乞丐般的薪資,大概也很難長期留住人才,結果是人才流失,企業更無競爭力,反過來企業又更加壓制住薪資,台灣的企業表現與勞工薪資,就是如此的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政府用減稅換加薪,多少是會有效果;但如果員工加薪是因為減稅政策,不是來自生產力提高,某個角度而言,這只是由政府補貼的加薪;如果原本就會發生對生產力提高員工的加薪,卻因為有減稅的補貼而讓企業受惠,損失的是國庫。而企業的創新與提高附加價值等行為,大概不會受到此政策的鼓勵而強化。最終,對政府、對整體經濟而言,都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研院院士、經濟學家朱敬一在其新著作《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一書中,就曾對台灣薪資凍結作過一番分析,他認為「那是因為台灣的創新性、在全球技術前緣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比重越來越低」,「由於薪資看漲的創新性企業不多,薪資向後看齊的普通企業比重極大」,平均薪資當然難上漲。他提出的解答是「關鍵在於經濟轉型,要將台灣大多數的跟隨型企業逐漸轉變為創新型企業」作到這點,其效果一定遠比「減稅換加薪」來得大且長久,經濟部是否更該著力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