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教育要成功,老師與家長誰更關鍵?

2018-04-07 05:30

? 人氣

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推動中小學雙語教育,前往台北市文昌國小擔任一日英語老師。(方炳超攝)

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推動中小學雙語教育,前往台北市文昌國小擔任一日英語老師。(方炳超攝)

筆者心血來潮幫小孩看功課,平常都是由老婆在看的。小孩現在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到除法,進度是百位數除法,這時就不像個位數或是十位數除法那麼簡單,所以看著孩子的算式與結果不對時,就開始解釋並教導算法,可是孩子並沒有那麼容易理解,可能是筆者教法不對或是孩子還沒開竅?所以教學過程並不是很順利,孩子還是一道題目接著一道題目算錯,於是筆者的情緒就上來了,心裡滴咕著除法這麼簡單,怎麼我的孩子這麼笨都學不會,小孩甚至被情緒影響哭了,筆者同時也看到孩子的數字9寫法不對,所以也要求小孩訂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呢,筆者冷靜情緒,除法教學總算順利完成,小孩也懂了算法技巧與順序,這是因為筆者自己在教導且不斷失敗的過程中,懂了除法技巧,教了小孩口訣。但是對於除法的真正意義,筆者想,應該要等到小孩運算技巧熟練後再來說明,比較事半功倍。

這段百位數除法教學過程,共花了30分鐘,數字9寫法的訂正過程,花了5分鐘,這短短的35分鐘,筆者本來可以用來打電腦、看電視、滑手機,很快就過去了,但是,這35分鐘花在小孩身上,卻可以讓小孩順利往下一階段的課程進度前進,因為孩子在目前這階段,學的數學都是基礎,基礎沒打好,根本不用期待孩子往後的學習與成績。

這次的教學,讓筆者深深體會到二點,第一,家長的關心與家庭教育對小孩真的很重要,第二,不同的孩子天生下來就有差別,個別學科的學習能力都不同,所以因材施教是對的做法,但是材要怎麼判別,教又怎麼教,就是一大難題了,先不談怎麼判別,怎麼教。

將孩子送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或是提前送往幼稚園,接受學前教育,都是目前主流的作法,而且,大眾主流想法就是老師必需承擔學子教育成敗的大部分責任,理所當然要受到家長與大眾的監督,教的好是應該,教的不好是罪該。

筆者的親朋好友中就有當老師的,自己也受過老師的教育,老師的好與不好,當然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好的老師與不好的老師,撇開道德、操守不佳的,差別在於二點,一是教學技巧,二是對課程內容的了解程度。

教學技巧包含口才與教具設計,口才好就是表達能力好,學生比較容易聽懂,教具設計好,就能幫助學生更了解課程目的;至於課程內容老師自己要完全懂才有辦法教懂學生,老師要懂到什麼程度才算完全懂呢?其實,這需要老師與學生不斷的互動磨合,再看成果,也就是成績,才有辦法判定老師是否真的懂。班上大部分的學生成績好,表示老師真的懂了課程,教法學生都能吸收,反之,如果大部份學生成績都不好,表示老師真的還沒有完全懂課程內容。

好的老師是要花時間累積教學經驗,花時間進修的,就跟其它職業一樣,要有好的表現,職場人員是要花時間投入工作與進修的。既然,老師這個職業與其它職業要有好的表現,本質上都一樣,那麼,大眾就不應該理所當然認為所有的老師都應該是好老師,國家教育的師資應該都是好的師資,大家捫心問問,在職場上,自己是否有持續認真的投入在工作中呢?

再回到因材施教這個議題,筆者想到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每個人都可以說的頭頭是道,連國家的教育宗旨都是「適性揚材」,然而現實問題就是,老師或國家教育可以投入多少時間與資源來發掘每個小孩身上的特殊之材呢?具備多少能力能發現每個小孩身上的特殊之材呢?

沒錯,教育就是要面對現實,並且投入時間,投入關心才有機會得到好的成果。因為沒有關心小孩或不想關心小孩,導致教育基礎沒有打好,往後學習成果只會每況遇下,到最後就失去信心自我放棄了,不要說學測不到40級分是必然的,到時連發掘、發揮自己讀書以外的特殊之材都是個問題了。

所以,請問大家,孩子的教育要成功,老師與家長,多幾?

*作者為貿易公司業務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