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他的歌,​​不知為何我會覺得心痛」15年後,張國榮的粉絲還在

2018-04-03 14:00

? 人氣

張國榮(BBC中文網)

張國榮(BBC中文網)

2018年4月1日,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緊挨著的一段雪廠街,被劃為行人專用區,酒店外排起了長長的人龍,在現場肅穆氣氛下的低聲細語中,廣東話、普通話、日語、韓語交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3年愚人節當日,香港巨星張國榮在此處離開人世。此後的每一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影迷都會前來獻花向偶像致意。十五年過去,特意前來悼念的歌/影迷仍然眾多,不同語言的花牌堆滿了這段路。

來的人當中,有從八十年代起一直追隨張國榮、頭髮灰白的中老年人,也有張國榮過世時仍在襁褓之中的15、6歲少年少女。

時隔十餘載,為何張國榮仍在收獲來自不同國度的歌/影迷愛戴? BBC中文在文華東方現場,請這些「榮迷」們,講述張國榮在死後十五年,對香港社會、對華語文化、對亞洲地區仍有著什麼意義。

雪廠街

杜可風

杜可風《東邪西毒》、《春光乍洩》等多部電影作品的攝影師

張國榮是我在電影圈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他的勇氣,他對自己存在的肯定,到肯定不了的時候,他必須走,這是我們一般人做不了的決定。

他太美了(大笑),太美了,而我是讓他更美的一個。我們合作有相同的心態,希望讓觀眾看到他最美、最誠懇的一面,經過我,讓觀眾感覺到。他很美,我想肯定這一點,讓觀眾感覺到他的存在。

他那麼勇敢的去肯定他的同性戀(身分)也是很大膽的,在當時的香港社會,在舞台上公開說「這是我愛的人」。

明星代表我們對自己最理想的期待,也是幻想的空間,而他敢站在這個空間當中、在我們眼前、在舞台上,讓我們知道有更好的可能性。他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男人、會唱歌的人、好演員,他是一個明星,永遠在我們的天空之上。

張國榮永遠存在,在我們心裏。

李女士

李女士 (44歲,韓國人

國中三年級,我在韓國的電影院看到《倩女幽魂》。在我小時候,韓國沒有這種有風格的藝人。一開始我不懂中文,但他的聲音很甜很好聽,他長得很帥,他的電影也有意思。很多韓國歌迷都為了他學中文,我也是因為他學的中文,97年也來過香港看他的演唱會。

韓國也有很多偶像,但比上不他,風格完全不一樣;韓國沒有這種藝人,現在的韓國偶像是做出來的,不太有自己的個性,但張國榮是天生的(藝人)。在韓國還不了解香港的時候,因為張國榮紅起來,大家也就都喜歡香港、中文,所以他不只是一個藝人,也是一種文化。

在韓國,即使歌迷不能來港,也經常在韓國辦活動。韓國也有很多「後榮迷」(在張國榮死後才認識他的歌/影迷),很多都是看了電影喜歡上的。

他過世後,我每年都來香港兩次,生日和4月1日,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他離開的方式,讓我覺得我們(歌迷)很對不起他(哽咽),因為他那麼難過的時候大家都不了解他,我們應該要保護他才對。

我每次來香港都嚇一跳,每次都看到還有這麼多歌迷來紀念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