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誰讓巴舍利耶、霍金抱憾?

2018-04-02 05:50

? 人氣

霍金的理論令人著迷,卻因尚未被成功驗證,無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或許都是先驅必定孤獨與成為主流學術界遺珠的宿命。(資料照,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霍金的理論令人著迷,卻因尚未被成功驗證,無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或許都是先驅必定孤獨與成為主流學術界遺珠的宿命。(資料照,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數學家巴舍利耶從分析金融市場參與者行為及證券價格的變化,竟能套用在解釋量子的奇特之處可知,以人為本的社會制度與現象,玄妙程度絕不亞於物理學。

日前常被喻為比肩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專精天文物理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辭世,掀起一波對霍金及物理研究的報導風潮。只不過有別於媒體界意欲讓物理學更親民、友善的作風,學術界往往將物理學視為「高人一等」、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無論是相對宏觀的天文物理或微觀的量子物理皆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因如此,自然科學界對一九○五年愛因斯坦成功地以數學模型解釋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並證明原子的存在,開啟量子研究重要里程碑的成就大加推崇,卻較少有人知道數學家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比愛因斯坦早五年提出同一款數學方程式,解釋布朗運動隱含的隨機過程。只因巴氏的理論推導,並非回應學界對探索原子存在的渴望,而是取道於被視為投機氣氛濃厚的巴黎證交所債券交易,遂難以被讚賞。

金融海嘯後,許多論者聲稱經濟學與金融市場缺乏嚴謹與高超的理論探索,便想以物理學架構描述屬於社會現象的金融市場,以數學模型界定真實世界的人類行為,企圖改善其精確度,卻導致現代金融「走入迷途」。但就知識探索而言,巴氏的創見更先於物理學界,且推導出支撐當代金融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布萊克─休斯─墨頓模型(Black-Scholes-Merton)選擇權訂價公式的架構。

對於巴氏與物理學界的關係,哲學家暨歷史學家霍爾特(Jim Holt)指出,真正的演進順序應是,巴氏觀點先解釋了一個詭異的社會制度(巴黎證交所的永續債券),之後才被用來解答物理學中等層次(布朗運動)與更深層次的謎題(量子力學)。從金融市場參與者行為及證券價格的變化,竟能套用在解釋量子的奇特之處可知,以人為本的社會制度與現象,玄妙程度絕不亞於物理學。

更重要的是,愛因斯坦對布朗運動中粒子運動的解釋、巴氏對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判讀,都指向隨機現象才是真正的主宰者,使源自於牛頓(Isaac Newton)的因果關係決定論產生破口。同時巴氏認為在僅能求得市場價格變化的機率,不可能預測價格走向的情況下,分散投資才是上策,亦是現今投資組合理論與風險管理的先聲。

巴氏的理論在其逝世多年後才被視為珍寶,更是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立論基礎。霍金的理論令人著迷,卻因尚未被成功驗證,無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或許都是先驅必定孤獨與成為主流學術界遺珠的宿命。但更可能的是,人們對於浩瀚智慧的正確認知仍舊不足。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621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