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讓中國強大是鄧小平的功勞,不是習近平開倒車的決定

2018-03-24 16:32

? 人氣

2018年3月18日,中國人大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AP)

2018年3月18日,中國人大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AP)

以集權獲取效率的中國威權模式,為什麼不應該成為主導世界的發展模式?面對中國的不公正貿易戰略,歐盟又應該怎麼辦?這些是德語報刊評論版所關心的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新一期的德國《明鏡周刊》以「習近平有些過分」為題,刊發駐華記者撰寫的社論指出,注重發展的中國威權體制固然擁有效率優勢,但是卻並不是國際新秩序的合適模式。

「對於我們歐洲人而言,習近平大搞個人集權並不是關鍵問題。西方人對中國的前途幾乎已經沒有影響力。如今的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學術等層面挑戰帶著西方烙印的世界秩序。北京想要輸出其所謂的『注重發展的獨裁』模式,在世界許多地方,這種模式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

中國模式的吸引力,並非獨裁,而是發展

「而讓中國模式具有如此吸引力的,其實並非獨裁,而是發展;並非其統治方式,而是其取得的成果。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年均接近10%。每年都新增1300萬個就業崗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幾乎實現了充分就業。固然,經濟奇跡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但是中國政府總是能夠找到具體方法來糾正這些問題。比如醫療、新能源、空氣污染、貧富差距。北京計劃在今後兩年讓最後4300萬民眾脫離貧困;而中國曾經有著8億貧困人口。只要沒有天災、戰爭、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將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現代中國一直是威權體制。但是,過去40年的成就,還是因歸功於鄧小平的謹慎開放、集體領導制、權力制衡機制。這恰恰和習近平現在所做的相反。讓中國強大的,是鄧小平的功勞,而非習近平一項又一項的倒車決定。」

讓西方衰弱的,是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讓西方衰弱的,並非是民主的缺陷或者是民主的泛濫,而是因為民主國家在很多問題上現在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令人感到無比尷尬的大型工程延誤、經濟困難人群與社會主流的疏離、面對阿拉伯等地區衝突時的戰略缺失:西方國家缺少具有前瞻性和實效性的社會、經濟、外交政策。而在過去幾十年,歐美國家在這些方面本是出類拔萃的。這種局面,就造成了中國與西方在全球形象上的差異。北京顯得堅定、富有行動力、自信得甚至有些傲慢。而西方則顯得分裂、彷徨,充滿怨恨地忙於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習近平的強權國家模式,卻並不適用於國際新秩序。要實現良好的治理,並不需要獨裁,而是需要更完善、更高效、更具前瞻性的民主體制。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西德的東方政策、現代福利國家體系、歐洲一體化,西方國家的這些裡程碑式成就,都是由民主國家政府實現的。這些成就,讓許多當年的獨裁政體紛紛效仿:智利、韓國、西班牙、台灣。即便是中國,也曾經多年學習西方模式,而不是像今天這樣鄙夷地認為西方模式已經『過時』且『失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