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台灣民主?施壓中國工具?美國推出《台灣旅行法》的多重意義

2018-03-17 19:00

? 人氣

2017年1月9日,蔡英文總統過境抵達休士頓,會晤休士頓市長唐納(Sylvester Turner)(總統府)

2017年1月9日,蔡英文總統過境抵達休士頓,會晤休士頓市長唐納(Sylvester Turner)(總統府)

《台灣旅行法》經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後,正式生效。對此,台北各界均表感謝,但也有專家擔心原本還算平穩的美中台關係可能更加複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總統川普16日以總統身分簽署《台灣旅行法》,該法正式生效,成為繼《台灣關係法》之後,另一部以台灣為名的美國法律,用來規範美台關係。《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台之間所有層級互訪,但這項法律對美國行政部門並沒有約束力。日後行政部門執行該法案的程度與態度,將成為美台高級官員是否經常互訪,以及如何互訪的最大關鍵。

法案形成背景:1979年之後,台美官員鮮少互訪

自從1979年美國和北京建立外交關係後,台美之間鮮少有官員互訪。如果有的話,則以商貿和教育方面的美國官員為主,比如2004年當時的美國環保署署長麥卡奇(Gina McCarthy)就曾訪問台灣。身分比較敏感的國防、外交官員,則不曾到訪。台灣方面,特別是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一直無法正式訪問美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多年來雙方都保持這種默契。對此有美國專家主張,台美官員適當的接觸,可使雙方關係正常化。另外,台灣作為美國的第10大貿易夥伴,通過此法案,完全符合美國利益。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教授對德國之聲分析:中美目前在許多議題上意見相左,《台灣旅行法》的通過,自然會給北京增加壓力,美國各界樂見這種壓力的形成;另外,台灣作為一個民主社會,得到許多美國人士的好感,當台灣在國際社會受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時,美國覺得應該適時給於台灣支持;更重要的是,美國行政部門日漸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所以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也希望藉此調整一下對中國的做法。

蘇紫雲:對台灣傳達「支持民主」向北京表明「美國政策與以往完全不同」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17日首先感謝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接下來表示,台灣會與美國行政部門密切合作,讓台美關係能更為強健。台灣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會持續與美方發展更為堅實的合作關係,共同為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福祉貢獻力量。外交部則稱讚是「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堅強夥伴關係」。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稱,川普總統在法律自動生效前的幾個小時親自簽署,象徵意義重大。也就是,對台灣傳達「支持民主」的訊號;向北京傳遞了一個訊息,即「美國的政策與以往可能完全不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之前就提出嚴正抗議。華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基礎。這項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公報的規定。曾復生稱,中國網民對此議題反應激烈,官方則相對的冷靜。他認為主要原因應該是,北京還沒有想要和華盛頓撕破臉。畢竟現階段「合作」是中美關係唯一的正確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