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迴響:蔡政府新南向哪有財政黑洞?

2018-03-13 05:30

? 人氣

台灣能否融入「印太戰略」的範疇,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此刻就可以發揮妙用。(柯承惠攝)

台灣能否融入「印太戰略」的範疇,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此刻就可以發揮妙用。(柯承惠攝)

風傳媒在2018/03/10刊登一篇〈觀點投書:拆解蔡政府新南向財政黑洞〉一文,質疑新南向的台版ODA是金錢外交。但是這個命題在一開始就不對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金錢外交之所以讓人詬病和反對,絕對不是金錢,而是外交。因為我們透過金錢給與來鞏固邦交關係,卻常常發生給了錢最後反悔,或即便完全站在台灣這裡忠貞不渝,但是實際可以給與台灣的卻很少,金錢從來不是重點,商人資本家都必須投資才能獲利。重點是外交裡面沒有彼此互相對等,以及互相獲利,這個條件定義下才是「金錢外交」。

但是東協十國對台灣卻不是如此。東協十國是台灣外匯收入來源第二大來源(而且這個第二大來源沒有依靠任何政治紅利的庇佑),台灣海空航線第一大流量地,也就是說台灣的航空業可以不飛中國各省,但是東協十國絕對不可以不飛。 台灣許多國營事業,台水,台肥,台鹽,台糖,台酒,中鋼,中油等等都在台灣設立分公司甚至直接將生產鏈搬到東協國家。比方這次五輕煉油還引發印度和印尼都爭搶,希望爭取五輕煉油廠的設立。這個就是互利互惠,能源和技術的互相付出,這絕對不是單單金錢外交這麼簡單。

這些營收不都是進入台灣的荷包?不管是民間中小企業,或者國營事業,台灣的產業特色就是「精緻,微小,彈性」在東協這個整合七億市場,卻又同時保有政治,文化,制度獨立彈性的市場完全合適。而且臺商和台灣政府在東協十國越是投入更多的慈善事業,公民文化交流,社會責任和公共建設,對台灣只會有更多的知名度。像之前台灣停電的時候,越南的網友對台灣的評價是「台灣有優良的民主制度,在越南根本沒有一個官員需要負責」,馬來西亞的NGO淨選盟更是把台灣當成制度改革的典範。越,泰,菲,印等國家都希望台灣必須在教高等教育方面對等,也就是台灣也必須定期有學生都要到他們國家留學,而不是簽署一堆教育合作備忘錄,卻看不到台灣人的影子。事實上很多時候是台灣在歧視東協各國,而不是他們不給我們。

所以可見,台灣若同時投入經濟和文化資源,東協能回饋台灣的其實更多。

再來,大家試試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馬英九執政,然後馬英九設立一個「兩岸經貿臺商交流補助委員會」「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有人跳出來質疑馬英九這樣做是金錢黑洞嗎?有人會關心在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受害的臺商嗎?會去質疑說,台灣的銀行在福建省被積欠了好幾千萬美元無法追討嗎?會像此篇針對所謂新南向財政黑洞一樣的質疑或提出一堆其實打不到邊的疑問嗎吧?有沒有人去質疑為什麼我們非得要跟中國各省交流?怎麼沒有人一一調查山東省跟甘肅省的差異,然後沒有邏輯,透過北,上,廣,深的發達去論述山西省,陝西省很發達?那為什麼明明我們在此區域可以延伸我們的內需以及區塊鏈又不會遭遇到政治力干預的東協十國,我們到底在猶豫什麼?

況且,從政府開發援助的援助方和非援助方非得是紐約公約締約國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這點來看,其實是不對的。首先,東協十國的菲律賓、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是紐約公約締約國,一半以上的國家是紐約公約締約國以外,台灣目前的政府開發援助計畫已經跟世界最大援助開發國的日本合作,台灣若可以在跟新馬等已開發國家融資貸款,又何嘗不是辦法?

後,通篇引用資料,外交部只用在臺商投資的補助身上,那最終還是回到台灣人身上,何來的黑洞?如果真的這麼在乎台灣人的納稅金,那應該注重的是分配不均問題,而不是找經貿外交下手,尤其當台灣有能力在自己優勢領域投射到別人的土地幫助他們的時候。

*為輔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在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