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一觀點:台灣應團結在「不統」的旗幟下

2018-03-12 06:20
12,230人氣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一樣。圖為國慶活動。(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一樣。圖為國慶活動。(顏麟宇攝)

台灣成為真正的自由民主國家後,只要有公共議題出現,人們便常分別聚眾據理力爭,結果往往陷入不同陣營間針鋒相對打死不讓的對幹情況;所以海內外的台灣人都普遍地感到我們的社會很吵,大家意見多立場硬,溝通討論到後來常淪為意氣或顏色之爭,鮮能在文明理性光輝的沐浴下獲得共識,而曾參與議題討論的人因心中有氣,常一再進行非理性的杯葛,所以待解決的公共議題便遲遲無法獲得有效地改善,台灣社會就這樣一直地空轉。

我們這樣吵了幾十年,到今天仍未能明顯地看到理性中道力量的崛起;這情景和台大圍牆內外,令人不忍卒睹的破舊腳踏車亂象一樣,似都盼不到能大幅改善的跡象。然而台灣社會明明就住著一大群受過良好教育、見過世面的文明人,大家待人也都很和善;可是在面對自己的公共議題時,卻總是雞同鴨講地找不到交集,我們為什麼會這樣的理盲?我們公共治理的能力為何這麼地低落?

我認為若能從拒絕理盲的角度切進,好好地剖析公共議題背後的客觀事實,讓比較多的人能撥雲見日地看到問題的真相?然後大家儘量在同一個平面上吵,也許是文明人可以做的事。理盲指的是我們「理性」的「眼睛」看不見客觀的事實,以致於在瞎摸的情況下雞同鴨講,談不出個共識來。「理性的眼」是西方哲學家的用語,對東方文化來說,就是「良知」或「心中的那把尺」。而我們為什麼會理盲?「心中的那把尺」為何無法幫助我們正確地衡量事情呢?

當肉體的眼睛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外物時,往往是許多原因造成。這當中可能是眼睛本身視力的關係,可能是被看的物不易察覺,可能是眼睛或物被遮掩,也可能是角度、距離、或光線不足;而很多時候恐怕是看的人,故意「視而不見」。當我們用理性的眼去觀察、去體會、去理解、去判斷各種議題時,通常也會碰到類似的情況或障礙;此外,無論是透過理性或肉體的眼留在人腦的印象,都有個先天的缺憾,就是這印象往往會隨著時間經過或所處立場或情境不同,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失去原貌,這點值得大家虛心面對並以同理心待之。

我們如何拒絕理盲?或許可以從擦亮我們自己的良知做起,我建議可以從搞清楚我們到底在吵什麼開始。若以大家吵得最久、鴻溝最深的「統獨」議題為例,我們首先得問「統獨」是一個議題?還是兩個議題?邏輯上我們都知道「統」的相反詞是「不統」,而「獨」的另一邊則是「不獨」,所以「統」「獨」可以是兩個不同的命題。也就是說:「台灣要不要和祖國統一」是單獨的一個議題,而「台灣是不是個獨立的國家」則是不同的議題;當我們將兩個議題同時放在一起討論時,就容易發生對焦的問題。 (相關報導: 沈建一觀點:市場經濟與民主法治─台灣人應該認清的課題 更多文章

總統就職大典 台灣獨立支持者
「『台灣要不要和祖國統一』是單獨的一個議題,而『台灣是不是個獨立的國家』則是不同的議題;當我們將兩個議題同時放在一起討論時,就容易發生對焦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解析「台灣是不是個獨立國家」的問題,若依客觀事實來判斷,這根本是個假議題;因為70多年來,不管你是否喜歡執政的人,台灣事實上一直是個獨立運作的國家,從未曾真正出現過是否獨立的問題;而社會上迄今仍在爭辯這個假設性的議題,在國內部份是因為歷史遺緒,至於國際現實的部份則是解嚴前掌權的人不願割捨所造成。目前對獨立事實故意「視而不見」的人,常牽強附會地拿這個假問題來混淆爭議,讓我們理性的眼因看不清楚而一直吵個不停。

風傳媒 VIP電子報
每週一封,閱讀更多獨家報導
請輸入e-mail
免費訂閱
繼續觀看內容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夏肇毅觀點:程度分級分班,上學不再浪費時光
賴祥蔚觀點:香港《壹週刊》停發紙本與新聞媒體崩毀
劉彥君觀點:兇宅別亂買!「與神同行」行不行?
搶救即期品,解決食物浪費問題!日本超商靠AI替鮮食訂「時價」,快過期就自動促銷
多維觀點》汪洋直言「兩岸面臨嚴峻風險與挑戰」台海未來恐難平靜
觀點投書:惠台31條,買台灣?會有效?
觀點投書:論5G開放時機
瑞典來鴻》紅狐施法與小羊的白色謊言─談川普手下的兩位女性
觀點投書: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川普低迷共和黨艱困
觀點投書:財政部的數字遊戲
孩子考不好怎麼辦?心理師教父母這套SOP,成績考差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在變調的樂園裡成了木乃伊:《15度的勇敢》選摘(1)
這些理由,讓印度、印尼成為最搶手的新興市場
柯文哲: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是非
爭取新北出線衝人氣!吳秉叡「秉友會新春團拜活動」34綠委情義相挺
蔡總統:台灣即將成為一個零核電的國家
柯文哲、徐欣瑩逛竹北夜市人氣高,充當店員賣「古早味粉圓」
市長跟醫生最大不同?柯文哲:當醫生30年沒聽過謊話,當政治人物很少聽真話
HBL》綠色神盾再度揚威 松山奪隊史第6冠
徐欣瑩問如何3年還400億?柯文哲:追加預算要送市長室,進來一個罵一個
台灣顏色政治》柯文哲: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 柯媽何瑞英:把兒子染紅太欺負人
HBL》羅培儀神準 普門完成高中女籃2連霸
廢核大遊行》核二是否再運轉?台電:不會影響非核家園的目標
台版#MeToo!體操教練遭控長期性侵女學生 訊後30萬元交保
311廢核大遊行登場》時代力量相挺,林生祥、巴奈登台「綠能開唱」
2020年川普拚連任,口號先出爐:讓美國保持偉大!
「帶給日本無比的勇氣」311大地震7周年,日台交流協會再致謝台灣援助
蔡英文日文慰問311大地震7周年 日網友大讚:日台友好
2018新竹縣長選舉》柯文哲力挺徐欣瑩「台北能,新竹也能」
「反同教育公投」將開聽證會 52高中團體痛批:學生是直接利害關係人,卻沒投票權
向性暴力說不!移工熱舞快閃反剝削 雇主力挺:我願意支持她
疑因諷軍人反年改「800-1=799」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服務處遭潑漆
中國兩會》人大通過修憲案,習近平國家主席可終身擔任,中國重返帝制時代
「中國夢」與「完全極權」:歐美專家談習近平修憲
習近平稱帝》學者: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他所做過的最具風險的決定
德國也有舊衣回收箱:德意志民族如何處理舊衣物?
廢核大遊行登場 能源局:與全民一起推動能源轉型,達成非核家園願景
景氣穩定成長、就業市場改善 主計總處:台灣今年經濟成長2.42%
BBC台灣講古》蔣介石父子執政年代的「兩會」—萬年國代與終身立委
大腦研究重大發現:成年人的腦細胞神經元不會再生
日本311大地震7周年》還有2539人失蹤,7萬3349人過著避難生活
崇拜納粹背德違法,那崇拜二戰日軍呢?中國近來的「精日分子」爭議
人大今天表決修憲 中國網友瘋拍影片諷刺習近平 「倒車」
「從天上到地下,沒有不合作的領域」印度與法國聯手遏制中國擴張野心
瑞士驅魔致死命案》從魔鬼手中解救女兒?父親被控踩踏、性侵25歲女兒,一審被判9年
退輔會主委邱國正:3月底前送出軍人年金改革版本,讓抗爭平和落幕
真相乏人問津,虛構星火燎原》最新研究:假新聞傳播速度比真新聞快6倍!
北農休市爭議》年薪250萬卻不看懂財報?議員批吳音寧:不專業總經理領高薪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