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直擊福島第一核電廠現況

2018-03-07 18:40

? 人氣

福島第一核電廠積極除汙,希望居民可以重回故鄉,但這是一條需要三、四十年、考驗意志的路。(美聯社)

福島第一核電廠積極除汙,希望居民可以重回故鄉,但這是一條需要三、四十年、考驗意志的路。(美聯社)

二月十四日,我和十幾位歐亞記者組成的外國媒體團,來到福島縣富岡町。電廠幹部一一核對記者身分證件後,禁止攜帶個人手機和「未經許可的拍攝器材」,所有人必須轉搭東京電力公司的巴士,才能繼續往管制區前進。車行二十分鐘,我們終於進到這座曾經震撼全世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電廠等級的超規格安檢

第一站是換裝,大家都脫掉鞋襪,統一穿上標準白色背心,配戴能感應身分的訪客證、個人輻射劑量檢測器,通過全罩式大型安檢門,掃描確認指紋……。

曾經跑過總統、中國國家主席、亞太經合會(APEC)等國際政要聚集的會場,這還是我第一次見識到核電廠等級的超規格安檢。再戴上安全帽、口罩、手套,這時我們可以走出室外,踏上距離事故反應爐一.五公里的櫻花通,短暫步行體驗一下。

再換一輛巴士,車上簡介廠區建構的新型汙染儲水槽,差不多說完,下車,我們已經站在那個讓人印象深刻、有著淺藍色波紋外牆、爆炸扭曲鋼筋的福島一、二、三號反應爐前。

廠區裡到處都有檢測器跟標語,提醒該區的警戒劑量是多少。但似乎是為了證明情況已經在「穩定改善」,淡化外界對福島核電廠「恐怖災難」印象,記者團穿著幾乎等同平常服裝的最低防護,站在距事故反應爐只有百餘公尺的高地上對望。

旁邊有工作人員握著手持偵檢器隨時測量,我瞄一眼螢幕上的數字,當時顯示是一一二微西弗/小時。電廠幹部在出發前簡報說過,採訪團行程裡預計會看到的瞬間最高讀數,大概是一百微西弗。這個輻射值差不多等於搭飛機,從東京去一次紐約累積的劑量。

我們留意到三號機組的屋頂,豎立著一排圓拱形的蓋子,看起來是新的設施。電廠主管說,那是為取出核燃料作業搭建的外罩,大小需要完全覆蓋乏燃料池,跟操作用的起重、作業設備。

廢水、廢料暫存後何去何從

福島第一核電廠裡的三座機組,都發生了爐心熔毀事件。三號機組裡有五六六根燃料棒,燃料池裡散布被輻射汙染的瓦礫碎屑,底部還有熔落的燃料碎片,因為劑量太高,只能用機器人尋找定位。不過三號反應爐還是其中狀況相對較好的,因此今年中就要開始動工取出燃料棒。按東電規畫,希望其他兩座可以在二○二三年進入這個階段。

再上巴士,採訪團去看了十七公尺牆上,加註日期標示的一道線。當年就是衝到那裡的水,引爆這場至今收拾不完的災難。還有廠區一望無際,仍然持續擴建中的輻射汙水槽,以及東電正在興建的核廢暫存區。

回到簡報室,電廠主管說明,由於努力除汙有效,目前廠內九五%的地方已經可以不用戴全臉防護面罩,穿普通服裝活動工作。但我有點小納悶,為什麼進到電廠前那段不算短的路程上,兩旁的民宅卻是廢棄狀態?

電廠公關經理廣瀨大輔解釋,東電基於廢爐作業優先,只能加速處理廠內除汙作業,廠外範圍較大,是由政府統籌……。幾家西方媒體聽了開始對東電開炮,質疑不顧別人死活,追問不斷增加的汙染廢水、廢料,現地暫存後到底要何去何從……。東電幹部只能說,這些都還需要跟日本政府再研究,記者當然不滿意這種答案。

三月二日,負責福島第一核電廠除役重任的指揮官增田直宏,人到東京面對國際媒體說明。針對廢水排放、民意反對,以及砸大錢搞的高科技凍土防水壁(俗稱「冰牆」),效益卻有限等問題,和近五十名外籍記者舌戰。

增田說,會尊重民意觀感,和政府討論汙水最終處置問題;至於冰牆,他覺得只要結果有達到目標就是好的,效益怎麼樣是其次……。現場又有老外聽不下去,站起來搖頭拂袖而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