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兒有藥卻沒得用!」罕病新藥重重卡關,臨床醫師指出關鍵問題在於⋯

2018-03-07 16:35

? 人氣

台灣近年來對於罕見疾病藥品藥證核發和納入健保給付的腳步放緩,讓罕病團體和醫療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心急不已。(圖/pixbay)

台灣近年來對於罕見疾病藥品藥證核發和納入健保給付的腳步放緩,讓罕病團體和醫療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心急不已。(圖/pixbay)

罕見疾病一直以來因人數少、聲音小,用於治療的藥物與食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經費,廠商往往不願投入開發、製造或引進,直至美國、歐盟等國家先後推出孤兒藥法案(Orphan Drug Act)後,罕見疾病治療藥物才有加速的進展,而台灣身為全世界第五個制定罕病法的國家,近年來藥物許可證核發和納入健保給付的腳步放緩,也讓罕病團體和醫療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心急不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罕見疾病藥品要引進台灣,需要經中央主管機關-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查驗登記,並發給藥物許可證,之後再通過健保署的「給付項目與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才能納入全民健保給付。在藥證許可方面,臺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許多罕藥在國外已經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醫藥品管理局(EMEA)的審核,但在台灣卻遲遲無法通過審核。

簡穎秀表示,美國和歐盟因為有鼓勵措施,近年罕藥新藥的發展非常蓬勃,像是FDA現在已經通過了三百多項藥品,國外大部分是先核發藥物許可證,而後續給付問題依照每個國家醫療制度不同,會採取不同處理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台灣會碰到問題」,因為考慮到後續健保支出問題,連帶使得在藥品安全審核階段有了很多困難。」

台灣人口、新生兒少 Local evidence難搜集

臺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罕見疾病在初期階段就開始治療,可以維持病患現有狀況,甚至是恢復得更好。(圖/王芸軒攝)
臺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罕見疾病在初期階段就開始治療,可以維持病患現有狀況,甚至是恢復得更好。(圖/王芸軒攝)

簡穎秀也指出,罕見疾病本來案例就少,如果藥證審核一定要求要有「local evidence(當地案例/證據)」真的有困難,在市場夠大的國家,政府可以要求藥品要在國內上市,臨床實驗一定要收當地的病患,或者後續在當地做橋接試驗,但是台灣市場沒有那麼大,也沒有能力要求藥廠,「這種方式能不能一體適用也是需要考慮。」

簡穎秀認為,如果在學理假說上有很強力證據指出,因為人種不同對藥物的反應會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提供當地的臨床案例,但是在沒有強力證據的情況下,應該考慮的就是藥品上市後的監測機制,觀察台灣病患在用藥後的安全性,是不是容易出現併發症等狀況,這與有效性的臨床實驗就不是同樣的等級。

罕見疾病越早投藥越能控制患者病況

面對罕藥申請許可的重重困難,簡穎秀嘆了口氣,前幾年國內有非典型溶血尿毒症(aHUS),治療的藥物在國外已經通過審核,但國內審核就是卡關,在等待藥品許可的時候就有好幾位小孩死去,「眼看著國外有藥,國內藥進不來,或是進得來但卻沒辦法去用...唉...」她也強調,罕見疾病如果在初期就開始治療,可以維持病患現有狀況,甚至是恢復得更好,「這牽涉到多早開始控制(病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滕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